皆字五行属什么?
“皆”的拼音为jiē,繁体写法为“”,其五行属性为金。 “皆”的本义是“都、全”;引申指“全都如此(副词)”“一概(形容词)”等。用作动词,有“都是”之义。 《说文》释曰:“皆,尽也。从衣,从卒(既)声。读若规。”许慎指出,“皆”的本义就是“尽”。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吗?请看如下分析。 一、关于汉字结构 “皆”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中间部分表示“衣”,上面部分像两把刀交叉状,下面象一把短剑或匕首形。小篆将中间的“衣”移到右边,并省去左下部的短剑,又变成今天的字形了。
二、关于字形演变 从上面的字形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皆”的原始意象是由两件兵器构成的一个图案,它反映了古人以两仪、四象、八卦来象征世界万物的基本思维方法。因此,“皆”的基本含义也就是“全部都由这两个东西组成”的意思。这样看来,许慎将“皆”释义为“尽”,倒是有几分道理的。那么,既然“皆”的本义是“由两个东西组成”,为什么它的部件却不是“衣”呢? 我们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都”的解释: ①城市,跟“县”对应; ②大都市; ③表示语气的加重; ④全,完全:全都明白了|都不在; ⑤量词,用于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的城市:百~一府。 “皆”在古代应该是一个形容词,而非一个名词性词汇,所以它不可能做为一个部件而存在。也就是说,无论“皆”与哪一部分结合起来,它们组成的字仍然只能是“皆”而不是其他的任何词语。但是,古代人却经常用另一个偏旁“讠”和它搭配,如“言”、“谈”等等,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关于读音的变化 汉字中的大部分形旁都能表示该字的含义,但也有一些形旁的本意已经无法考查或者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舌”,它的原意是一种工具——勺子,后来人们才用这种工具去获取食物从而演变成如今的“舌”字。 再拿“皆”来说明一下,它在古文中还常用来表示“皆”的另一种意思——“一概”,这种情况一般是用在其前加“白”的形式构成的复合词中,于是就有了“白皆”“白概”这样的表达方式——由于“白”和“皆”同声,所以很容易误认为“白概”就是“统统概然”之意——其实这里的“概”指的是草袋而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