哾五行属什么?
“哾”字,汉语汉字,读作suì(虽)。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有其用法:姜子牙将妲己的妹妹苏妲己救出宫去,正走之间,见一座山岭:嵯峨耸翠,峻险凌虚;峰峦叠秀,树木森奇。怎见得,有诗为证: 三峰突兀插云天,四壁嵯峨似宝剑。
上有瑶林万树花,下有寒泉千尺莲。 涧边鹿率冲苔藓,岩头野鹤绕青烟。 不比名山胜异处,参禅学道乐无边。 子牙曰:“弟子下山未久,不知此处是甚所在?”苏妲己曰:“此是一座深山,名曰崖山。吾等没奈何在此安身。”二人正在岩前立谈,只听得林内有人声喧嚷。 子牙抬头观看,只见一人骑黄骠马,手提双铜锤,大呼曰:“那里来的道人,敢在此处搅扰!”子牙曰:“你从何处而来?速回速走,不要乱撞! 那人道:“你是何人?快快通名报上,也叫我好打点!”子牙笑曰:“我不曾通报姓名,你且道来我听。”那人又问:“你是出家人,怎么要人通报姓名?”子牙曰:“你若说不对,须要罚你!” 那人大怒曰:“你敢罚贫道!”纵马摇锤,径奔子牙。苏妲己见子牙被人厮杀,忙走出岩前,用手按住铁鞭,喝一声:“道者不得无礼!”遂分开两人。 子牙下马问妲己曰:“此位是谁?”妲己曰:“道者,他是昆仑门下的余化,乃师伯慈航道人的徒弟。我师兄殷郊、殷洪被你将师父的九转还魂丹偷去了,故此追来,问你要还。”子牙曰:“原来他就是余化。你我如今同往朝歌走一遭,看是如何。”遂与苏妲己同驾乌云滚滚,往朝歌城来了。 ——第四十二回 闻太师驱兵下山 姜子牙东征
可见,这个字,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了。 “哾”字的来源和演变情况如下所示: 1.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譌字母》:宋时《文字指归》三卷,不著撰人姓氏。其书多载俗字,亦间有用法者,如“哾”字注云:“‘兑’下‘女’变‘大’。”“佗”字注云:“‘他’旁加‘各’”之类是也。其所谓讹音,多与今合。惟以‘送’为‘逊’,则误矣。 2.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杭州﹞城中则钱湖门外柳郎,钱塘门外白娘。本非媒妁,略迹含情……而情之所钟,不在严父,不在慈母,而在奸夫淫妇而已……盖唐之白氏所谓‘侬既为君妇’‘侬今陷入贼人之手’‘妾不堪驱使,遂托遗丝’者也。”按:元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西湖渔隐诸人词》云:“白乐天‘梁山伯’词及近世柳贯等‘西湖竹枝’,皆歌于路,听者纷纷。”
3.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余尝游吴越间,闻杭人言‘白娘子永济寺茶肆’”事,以为传奇之佳话。然余少时读唐人小说,谓其事起于许仙饮杜仲君店中,杜盗白氏药囊而去,后复遇之于湖上,遂为夫妇。或又谓其初为蛟龙,后乃为人,则与今《西湖竹枝》所唱不同矣。
4.近代俞平伯《红楼梦辨》:“《西厢记诸宫调》里也有‘儿可忍,叔不可欺’的话。我想这或者即出于民间的俗语,而《红楼梦》便袭用上了。” 综上可知,这个字,至少在明朝的时候,就可以作为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