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隆瑜然隆瑜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说文》有“凡行皆谓之行”的说法,段玉裁注解说: “此谓人之行步与物之行者同得名曰行。后人误以路为行之字耳……今人言行程、路途,则路非行也;云行进、行动,则进亦动而不在行矣。” 按:人的行走与物的运行虽然都有个“行”字,但由于人的行走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这个“行”就获得了特殊的含义而被用作动词了——所以古人就把人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都用“行”来表示(例如行的速度、状态),并把用来表示这些特点的动词都称为行;但物的运行却没有类似的情况而出现新的词,于是人们就用本义泛指物体的移动——“行路”就是走路的意思,而非形容行走的动态;其他类似的还有“行事”等。

2.《释名·释言语》:“行,动也……” 《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君子小人所行事也。” 《礼记·曲礼上》:“行无所不临,立无不时,坐毋不垂,眠毋不正。” 陈澔集说:“行有所当履,无往非行,故无所不临。立则有定体,不可移易,故无时不当义。坐则身宜俯伏,寐则头宜侧向,皆所谓正也。” 按:古汉语中有很多“行”都是动的意思,如上述提到的“行为”“行为状貌”“行道即走之路”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引申义,不过要区分其本意并不难,只要记住“行”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读法就行了:一是xíng,意思是行走的意思,用于名词或动词;二是hàng,意思是行列、队列的意思,一般用在形容词前。

3.《汉书·李寻传》:“阴阳不和,百姓饥乏,故天降灾异于汉。”颜师古注:“灾,火也。异,非常也。” 《史记·乐书》:“国家失策,妄兴师,逆众动干戈,流亡离散,夷杀相半,男子奋衣绝命於战场,女子死于沟壑。”司马贞索引引张晏曰:“变谓之异。” 《荀子·天论》:“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杨倞注:“异,犹变也。”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我很久以前就在思考了,因为《黄帝内经》里“形”和“气”是分开的,有形无形也有阴阳之分、虚实之气之分;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字拆解为“五行之行”或者“五行的方向(方位)”来理解呢。 后来发现这种解读有问题,因为在《内经》中“形”与“气”总是一起使用的。比如 “五脏之阴气虽不能全消,但得木之气生发阳气的升腾而化生血液。”“形不足者多火,实则多水。”(阴盛阳虚) 所以我认为“形”就是物质形态(肉身),它是由气和血构成的,而五行相生也是由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这样的顺序进行的——这个过程是从物质变成能量再到物质的循环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