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字五行属什么?
1.一,属土 2.二,属火 3.三,属木 4.四,属金 5.五,属水 三的五行是木,但为什么不是木呢?因为“三”由一个“不”字加上两个“一”组成,故为木+土=木 所以三为木; 四的五行是金,而五的五笔是五竖折,两竖是一横,所以五为水,同理四是金,一是土,二是火 为什么把二的五行定为火而不是木呢? 因为二的两点是断开的,中间有一短横,所以它是火,这样和一的五行就能相呼应了(一的五行是土) 另外再补充一下,古人认为天干有十,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而这十个天干中每个都有对应的地支,也就是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共二十两个字分别相互对应着!这就是纳音的基础原理! 我们现在说的纳音只是六十甲子纳音的其中一个而已,那么六十甲子纳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得从我国古代的占星学说起。
中国的古代占星学起源于黄帝时期的颛顼帝国时期,到了汉代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史记·天官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轩辕之墟,于楚宫北隅,上有重连垂缕,下必有玑玑璇玉。”意思就是轩辕帝在泰山上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与玑璇玉相连,就以此推测出了玑璇玉就是天上的星辰!而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紫微星座的由来。因此可以断定中国古代是有很完善的观星的体系的。
六十甲子纳音的算法是这样的: 在古代人们发现,每到一个节气的时候天上就会有不同的星星出现或消失,例如立春之后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以南时,北斗七星会变为斗魁,斗魁第一颗星又称大熊座α,它的一支叫做北极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北极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每个节气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往往代表着季节的变化或者物候的改变等等一些情况发生。但是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古人并不知道。于是在观测的基础上他们又总结出了一套根据二十四节气来预测天象变化的体系——七十二候历法!
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共计二十八候将每个节气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物候不一样,而每个物的代表都是根据当令之花的不同来决定的。我们以小暑为例,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的意思是夏季到来后暖风开始盛行到地面;二候是说蟋蟀因为怕热都跑到房屋下面躲避酷夏;三候是指老鹰因地面热气升腾而在高空盘旋捕食。 这三个物候分别代表了三个阶段的意思,每个阶段都会带来一场物候的变化,而当所有这些变化结束后就到了下一个节气。
而我们要算的只是物候的变化周期,这个很简单只要找到每个时段对应的物候就可以了,于是我们把每个节气分成六个节点,然后计算出这六个节点分别所代表的物候并得出其变化规律即可。 由于夏至和冬至是两个转折点,所以在他们的前后各加了八天作为过渡以便更好地确定变化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