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五行是什么?
“乐”是五行的,这个观点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乐”是什么? “乐”字的古文字形(金文)好像一个人拿着一根棍子在敲鼓,表示敲击乐曲的意思。这种敲击的乐,就是七音之乐——宫、商、角、徵、羽、清、浊;其对应的五音之律则是:宫—君、商—民、角—士、徵—羽、清—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五音律。 后来,由于律管的发明和漏刻的改进,人们对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有了更精确的把握,于是又产生了新的观念——“乐”不仅是声音,而且是“动之徐疾”的声音。
什么是“动之徐疾”呢?这就是说,音乐不仅是固定的旋律,而且有节奏、快慢之分。比如说同样是一首曲子,我们轻轻奏起来是“乐”,激烈演奏出来就是“礼”了。这是因为音乐除了具有五音六律这些外在结构之外,还包含了演奏者内心的感情色彩。所以东汉的经学家郑玄才说了这么一句话:“乐,书也,书要言精义而可吟咏,唱咏则以礼。”这话的意思是说,音乐其实就是用文字书写的,并且只有将那些要言妙道、精华部分创作出来的书才能称作“乐”。这样,音乐就不仅仅是声音,而是包含情感和意义在内的表达。
正因为如此,古人不仅把音乐与诗歌、文学等联系在一起,还把它与祭祀、礼仪等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联系起来。 所以《礼记·乐记》才说:“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悦)之以诗,颂之以言,论之以语,动之以情。”这里的“情”字,其实指的就是人心中的各种情绪。所以说,“乐”其实是人的一种情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