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是什么五行?
《黄帝内经》中并没有记载“宁”这个字,出现这个字的最早书籍是中国古代医书之一 《扁鹊内经》 : “宁者静,经云:气从以行,故曰血宁。”(原文无“宁”字) 《黄帝外经》: “宁者定也,一息脉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血宁。”(原文也无“宁”字)
以上两句话的意思都是说血脉运行稳定通畅叫做“宁”。 所以根据这两段文字推测,“宁”就是经脉气血平稳运行的意思。 而“脉宁”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提到过,是作为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出现的: “治法,先刺手少阳三焦经络之穴,名曰消泺,后取足阳明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诊得虚里动脉震颤而盛者,是为脉实。即此二穴,用无针孔巨针刺入,以泻三焦、脾胃积滞热雍,令脉气得复,阴阳调和。次用左手握肾,右手指揉按命门,以散下焦虚寒之气,再于神阙穴贴生姜,以暖丹田。若脐中动疾,其动数不止,此是冲脉气血涌溢,宜于神阙穴贴敷姜块,或艾灸五壮。” 如果将这段文字中的“脉”换成“血”字,就是“血液”运行平稳顺畅的意思了。
因此我认为“脉宁”也就是“血宁”的意思,说明“宁”的本义应该和血液、静脉有关系。 那这个“宁”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很可能和祭祀活动有关。 从字形上看,“宁”字上面部分是“宀”,下面部分是“丙”,“炳”的古文写法就像是燃烧的火焰或者蜡烛。所以“宀”像房子,“炳”表示火光。那么“宁”字就像是在房屋里面点着火迎接客人。这其实就是原始部落举行祭祀时的场景,因为在室内点火是为了防止野兽侵入。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宁”的本义就是指祭祀时火光照亮的地方,指代的是神灵居住的地方。用这个意思来指代人体,那就是说人体内有血液流动,就像神灵在屋里点亮的火焰一样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