笾五行属什么?
古代的“笾”是一个祭祀时用的器皿,和豆、俎、簋等一样,是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食物的礼仪器具。在周代,这些器皿还有不同的使用场合。《礼记·礼器》里讲了这样的规矩:“宗庙之祭,尊也;君亲之祭,尊也;大夫以下,有执笾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宗庙里祭祀的时候,用笾来摆放水果和干果子;国君亲自参与祭祀的时候,也用笾来摆水果和干果子;只有大夫以下的官员参加祭祀的时候,才用豆等器皿来装水果和干果子。 “笾”字在汉代的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里有解释:“笾,俎属,祭祀以为荐盘。从竹,边声。读若编。”“编”是指编成的草席子。可见,“笾”是一种竹子或竹木制成的圆形器皿。
在古代,这种器皿的形制相当规范。汉朝人著的《汉书·礼乐志》里详细描述了这种礼器的形制:“笾长五尺,径一尺,十有二节;”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器服》里也对它的形制做了详细的记载:“笾长三尺,深九寸,阔三寸,饰以花纹,底有十二凹穴。”不过,这些资料里提到的“笾”是指祭祀时所用的那种带盖的小盘子。
还有一种“笾”指的就是这个用来放水果和干果子的盘子。宋代的司马光写过一本专门讲解古礼的书,叫《家礼》(收录于《四部丛刊》),书中对“笾”的解释就是这个意思 :“笾,所以纳瓜果、干品之物”。并且指出其形状如“盘而高”。 这实际上和今天我们看到的竹简很像,只不过是圆形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笾”是一种圆形竹木制的礼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