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出自哪本书?

宾蓓凌宾蓓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是古代医学家对生理机能的五种表述方式; 《尚书·洪范》中的“五行”,是古代政治家对五种社会现象的描述; 春秋战国时代的“五行”,则是诸子百家对万物分类的方法论。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五行”制度——将全国百姓划分为五类,按照秦律加以管理。

这些“五行”说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当汉朝立“土德”为正朔之后,五行学说开始兴盛起来。董仲舒提倡“五行相生”,认为汉朝应继承周朝的统治地位,继续做天子;而王莽则提出“五行相克”,认为汉朝应当让位于新朝,因为他姓王,王在上古与土同音,符合“土克水”的规则。 从此之后,五行开始变成了一种象征性符号,在政治领域中被大量使用。人们用五行来配属皇族的姓氏、年号,甚至皇族成员的生日,试图从自然界找到天命的依据。

随着天人感应系统的建立,汉武帝认为西汉得土德王气,应当继承尧舜,于是改元“元狩”;而汉宣帝则认为自己得金德王气,应当超越汉武帝,改元“元凤”。 然而,他们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土德,应该以土命名的年份开头。于是,公元135年的“元狩元年”和公元104年的“元凤元年”诞生了。

等到公元126年,汉昭帝决定证明自己得的确实是水德之气,于是改元“元平”。为了凑一个“元”字,他将今年的干支“丙申”改为“壬寅”。结果,这年正月还没过完,天上就出现了日食。

汉昭帝连忙下诏罪己,承认自己的改元失误导致了这一灾难。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因为改元误犯而导致的天文异象。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了皇帝每年改一次元的做法。既然朝廷都带头违反历法了,百姓们就更没有忌讳,该干嘛还是干嘛。

沃清沃清优质答主

《黄帝内经》有“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的说法; 《庄子·天下篇》说“阴阳不测之谓神”“道隐无名”“阴阳化育万物”等,又提到《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和《数术记遗》中关于《河图》的描述(当然里面还有一些错误)。所以我觉得古人已经意识到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形态了并且有了一些经验性的认识。

《淮南子·天文训》认为: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1],执绳而治四方。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2],执规矩而治春气。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3],执衡而定温凉。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4],执矩而治秋气。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5],执权而治冬气。上为天,下为地,天地定位。中间为四方,四时有别,各有阴阳,阴阳相宜……故形气备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