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五行属什么?
我们常说的五行,是中医理论中五行的概念,它来源于《汉书·五行志》:“木,五行之始也;土,五行之中也;金,五行之终也。” 也就是说,在汉代人的思想里,宇宙的构成是这样的: (这个图里的文字是我后来加上去的,古人并没有这样的表述) 一个生命体,如果缺少了任何一种五行,就不能成立。所以中医里有“五行不全”、“金克木”等说法。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里的“五行”和现代科学里的“五行”,其实并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也不能直接拿来套用。因为现代医学里的“五行”,是用来分类食物的。 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就有对五行的定义: “谓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宫商角徵羽;五臭,焦香腥腐臊;五味的辛甘酸淡苦咸——此五者,各从其类别。故宫音治肝病,商音治脾病,征音治心病,羽音治肺病,盐音治肾病。……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热,渴饮寒水;肺苦嗽,嗽则气上冲胸;肾苦燥,不得卧。此五脏之苦,随其五味之所宜而消之灭之去之。” 王充在这里,把食物分为五色、五臭、五味,并且认为味道、气味、颜色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一样。
后来的中医学家们,继承了这个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丰富。到现在中医治疗疾病时,仍然会用饮食来调节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如果仔细对比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的知识,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对于颜色的定义。在中医书上,经常会看到“青色”、“黄色”等等词,这些词很朴素,看起来和现代科学对颜色的分法差别不小。 这是因为中医里的“色”,是取象比类的结果,是把一些现象归纳在一起得到的结论,这种思维和方法,和现代科学显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