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酒的五行原理?
喝酒,首先伤的是肝 古人认为,酒为“湿土之物”。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同居中焦,为营养全身的重要器官。其中,脾气升清,将水谷精气向上输送到心肺部位。 若饮过量之酒,则易损伤脾脏。因为酒入胃后,被胃酸分解,生成醛类及醋酸等,对黏膜有刺激作用。此时,人若还强行饮酒,极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症。另外,酒精进入人体后,95%的酒精由肝脏消化酶系统缓慢而有效地进行代谢,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长期、过量酗酒,势必导致肝细胞中毒或受损,加重肝功能下降。 其次,伤的是肾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饮适量之酒可通经络,活血脉,行气血,所谓“宣通五脏,洒落五脏,祛邪辟秽”(《本草经集注》)。但是,长期或过量饮酒,会耗损精气神,伤害肾脏,影响机体水液代谢。尤其对于本身就存在肾阳虚的人而言,过量饮用白酒,容易导致寒气凝结,出现关节疼痛、怕冷、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症状。 第三,伤心神 心主神明,是人体的主宰。如果心神受到损害,人就会反应迟钝,记忆力变差。 《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句话指出,聪明睿智的人,不仅懂得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而且还知道根据寒热体质的差异,适当饮用一定量的酒。所以,古代医家认为,少量饮酒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但是,如果无度贪杯,后果却截然不同。《寿亲养老新书》有云:“饮酒过度,则伤神耗血”“醉饱昏沉,精神散乱……故酒宜少饮,不宜多饮。”可见,过量饮酒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降低工作效率,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还会伤害脑血管,增加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第四,伤血脉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气相依而行。气和血,既是整体的概念,又有各自的功能。
《黄帝内经》中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强调脾胃之气在津液运化中的重要性。饮食有节,适量饮酒,有助于维持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反之,若恣情纵欲,毫无节制,必将损伤脾胃,引起各种病变。 《景岳全书》中还提到:“饮酒过度,则伤筋损骨,贻害终生……”也就是说,长期酗酒,容易伤害四肢筋骨,甚至危及生命。这主要与酒后肢体运行失常、肌肉韧带拉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