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在什么方位?

焦俞彦焦俞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五行的方位”这个问题属于“阴阳五行学说”这个范畴。而古人发现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这只是五行在各个方向的分布情况而已,并不是土行位于中间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如此安排,其实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在古代,中国人主要活动在于农耕,因此土地对于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字本身就是象征土地的象形文字。所以,“土居中央”实际上是指的“中央属土”的意思。

同时,古人用阴阳来表示事物的两极,如白天和黑夜、夏天和冬天等等。并且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的。于是,他们又将宇宙划分为上(阳)、下(阴)、左(阳)右(阴)四个方向,并赋予它们特定的五行属性,以对应自然现象和人类生命的情况。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土并非位于中间。而且古书上也没有提到关于五行的方位是固定不变的说法。

既然这样,大家为什么要去纠结五行到底位于哪里呢? 这是因为,五行学说作为一个系统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变化着的万事万物,而不是像中医一样,寻求人体内部阴阳五行力量的平衡。所以,五行所在位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在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王充,他提出了“五行流动说”,即五行之间是相互流动的,并没有固定的方位。他的说法得到了后世不少人的赞同,也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王的看法。唐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叫孙思邈,他就认为五行是有其特定位置的,且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天地之间的气化运行就会紊乱失调,百病滋生。 那么,到底是“五行流动说”正确还是孙思邈的持论准确呢? 其实,他们都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本质。因为古人划分四方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决定的。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东方有一块地方日出最早,被称为“隅中”;西方有一块地方日没最早,被称为“朔莫”。又发现了南方有一块地方烈日炎炎,被称为“炎方”;北方有一块地方寒冰肆虐,被称为“幽寒”。

后来,人们又进一步发现了西北高原有一小块地区日光斜射,被称为“乾”;西南高原有一小块地区夜长昼短,被称为“坤”;东南沿海有一小块地区多雨多雷,被称为“巽”;东北森林荒原有一小块地区雪花纷飞,凛冽酷寒,被称为“坎”。 可见,上古先民们是根据地球上自然现象的普遍规律来划分四大方向的,与阴阳无关。所以他们划分出的四方与现在地理书上写的“东、西、南、北”的方向是有一个24度的偏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