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字如何对应五行?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想一想。 后来我想明白了! 其实我们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很多字本身就是一整个图形。而五行就是五种颜色:金,木,水,火土. 而这些偏旁部首恰恰代表了这五种颜色。 以“金”为例,“钅”旁的字,代表这个字含“金五行的意思”。如:钅兼、钅斤、钅见、钅齐等。 “钅”代表着金属,而“钅”旁的部首字,往往和金属有关联。 金,本身就带有锋利的意思。所以和金属有关的字,大多也带“钅”边。
比如:剑(钅赞)、钱(钅弦)、针(钅临)、销(钅肖)、钢(钅刚)、绣(钅秀)等等。 再比如“未”字,下面一个“羊”。古代造字的时候,“未”就是羊圈顶上插着的标杆。而这个字,恰好代表五月即春夏之交,草木茂盛,正需要羊来啃青草的时节。 所以上面“艹”代表植物,下面“未”,就正好代表春天或者春季。这样,“未”字的偏旁部首,就包含了五行中的两种元素——草和未。 以此类推,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包含五行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元素。 只不过有的字,它的偏旁部首含五行中的两种或多种元素。而有的字,则仅含有一种元素而已。
五行起名法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方法,它根据八字的五行喜忌和文字的五行属性,来选择文字,其主要思路是综合考察孩子的出生年、月、日、时,根据其中的五行喜忌来取名字。其基本原理就是:如果五行中缺少相应属性的文字,就要用名字来补足;而如果五行中某个属性过度,则又要设法来克制它,从而使命局平和通畅、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协调。
五行起名法虽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且应用广泛,但由于它同众多的命理学方法一样,难以经受近代科学的检验,因而也受到很多人的质疑。
要利用五行取名,首先要了解如何把字对应到五行属性。传统上,古人把字形与五行对应起来,比如字形中带有“日”、“月”、“火”字旁的字,归入“火”字;字形中带有“水”、“氵”字旁的字,归入“水”……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应得不够完善。现代常用字多达好几千个,为了使取名字时的选择范围尽可能大一些,一些更完善的字与五行的对应方法就应运而生了。比如张清一先生在《命名方法论》一书中就提出了更周全的字与五行的对应方法。这套方法仍然从字的字形入手,但考虑得更周全。
比如判断一个字究竟属火还是木,如果字形中同时有“日”、“月”、“火”字旁,以及“木”、“禾”、“米”字旁,这时如果“日”、“月”、“火”字旁的笔画数多于“木”、“禾”、“米”字旁的笔画数,则这个字属于火,反之则属于木。判断一个字究竟属金还是土,如果字形中同时有“金”、“钅”、“王”字旁,以及“土”、“土”、“里”字旁,这时如果“金”、“钅”、“王”字旁的笔画数多于“土”、“土”、“里”字旁的笔画数,则这个字属于金,反之则属于土。
对于一些古字、异体字,也可以按此方法判断。由于汉字中有许多异体字,对于一些常用的字,有时用一些古字、异体字来书写也有很好的效果,如张清一先生在《常用字与五行的对应表》中列出了4021个日常最常用字中与之对应、能实际应用的106个古字、异体字,使用它们不仅可以使名字更好地体现五行的要求,而且还有着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