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俱全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了什么,算命先生喜欢把“五行俱足”“五行俱全”挂在嘴边。比如一个人的八字是丙寅 乙未 辛卯 戊子,先生会说这个八字五行俱全。其实啊,这个八字中并不存在五个不同的五行。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天干的辛跟地支的卯都是属金的,哪来的五行俱全呢?
五行学说是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宇宙中的某些现象被无限放大后得出来的理论体系。它是朴素辩证主义的体现,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科学,也不是真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真理是牛顿经典力学。
在经典力学的框架内,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地球的潮汐,木星的红色环带等等都可以用五行来解释。当然,现在有了量子力学,我们知道了原子内部的电子是量子化的,一个量子数只能容纳两个状态。古人所说的“阴阳五行的循环相生相克”就受到了挑战。
现代的科学发现了比古代更为奇妙的量子纠缠,引力波等新的微观甚至宏观的现象,古人的世界观不再一统江湖了,有人开始用阴阳五行的体系去解释量子力学,有人开始用量子力学的体系去解释阴阳五行。
其实啊,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而已。没有孰优孰劣,也没有高低上下。就像数学一样,在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算盘,西方人发明了计算器,现在有更多的人发明了电脑和手机软件。计算的工具改变了,计算的方式改变了,但是计算的本体没有改变。算出的结果同样可以被用来预测未来。
古人为了理解世界发明了阴阳五行,现代人为了理解世界也发明了新的工具。如果有一天我们发明了可以穿越时间的机器,我猜老祖宗们也会很兴奋的用旧瓶装新酒,再重新解读一遍历史。毕竟,只有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认识的世界本身是不会变的!(虽然这句话有点绕)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或某种)基本物质不同比例的相互化合而成的,这五种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内、自然界及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平衡,所以被称为五行,五行的理论在古代广泛应用于哲学、中医学、占卜和术数等方面。
五行,一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三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由五种物质生成了千千万万种其它物质,由五方的相互关联形成了整个空间,由五彩的颜色变幻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归类,将自然界和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联系简化成了五类物质的互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五行系统。五行系统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维系了系统的动态平衡。
五行在描述宇宙万物的联系时,不仅概括了五类元素的共性、特性,而且描述了五类元素之本原、功能和物质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在五行系统中,每一行以不同方式分属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而这种以五行作为元素的系统可与其它系统通过所代表的事类,以不同的联系方式进行相配应。所以中国古代的五行系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思维系统。
金,有坚实、收敛、肃杀、肃静、下降的性质。如金属、秋季、西北方、白色、嗅觉、辛味、大肠、肺、皮肤毛发等,皆因有类似金的性质和特征,而归属于金。火,有温热、向上、明亮、升腾、条达的性质。如火焰、长夏、西南方、黄色、味觉、甘味、脾、口舌、肌肉、消化吸收等,皆以火的特征和相似,而属于火。木,有伸展、升发、生发、柔和的性质。如木料、春季、东方、绿色、屈伸、酸味、胆、肝、筋腱、谋略等,皆因为有木的性质和特征,而属于木。水,有寒凉、滋润、向下、流动的性质。如水液、冬季、北方、黑色、听觉、咸味、肾、膀胱、骨髓、唾液、畏惧等,都类似于水的特征和性质,而属于水。土,有生化、承载、止摄的性质。
如土石、夏季、东南方、赤色、味觉、苦味、心、小肠、血脉、汗液、喜乐等,皆以土的性质和特征类化,而属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