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姓五行属于什么?
姓氏(Wei)的源流演变的简单过程如下: 夏商周时期,炎黄子孙大多以国为氏族,姓用来标识氏族血脉传承的宗系;商王武丁的大臣有「子氏」,周王姬发的父亲叫做「季历」,可见此时姓的作用是区分同一家族内的不同支系。 春秋战国时期,姓的意义逐渐弱化,同一姓内不同国君的支系可以通婚,如宋国的国君宋桓公是郑国的公主,却与宋穆公同姓共祖;秦晋两国君主连襟,作为异姓的国君却可以成为一家的祖宗,说明此时的姓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血缘意义上的区分功能。
秦汉以后,姓逐渐成为标示家族辈分符号,“姓”字上面的一横表示祖先,下面的一画代表后辈。在传统中国社会,父母子女一代代往下传,每传一辈就在下边加一划,所以是“示”字底下加个“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姓氏的区分性越来越弱。到了现代,大多数人只记得自己的姓,而姓上面的名字则常常被误认为是姓氏。于是,姓就成了一个家族区别于另一个家族的标记了。
从姓的定义上看,“韦”姓应为带木旁的字,五行属木。但此定义仅能解释“韦”姓的来源,不能解释为何许多“韦”姓人天生肝脏不好、视力差、皮肤粗糙、脾气差且性格内向。要知道这些体质特征,需要了解“韦”姓的起源。
根据《百家姓》等书的记载,“韦”姓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今陕西、山西一带。这里的古代居民主要信仰的是祖先崇拜和血亲近亲成亲。他们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时候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按照优生优育的原则选择配偶,而是只要不是近亲就能成亲。
这样的遗传策略带来的后果就是让“韦”姓的后代容易得遗传病。古“韦”姓人的居住地多在今天的西北地区,这里干燥寒冷,古“韦”姓人生理上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导致眼睛怕光、皮肤粗糙、脾气差的特点。
这种遗传病在秦朝时就已经存在,秦始皇派蒙恬南下攻打百越,占领岭南地区后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凿渠通水,将中原地区的良民迁徙到南方定居,开发南疆。这些移民来到陌生的地方,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相互间通婚繁衍,延续种族。由于语言文化上的相似性,中原人与百越人很快融入了彼此的生活之中,并且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联。
到了汉代,中原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人的体质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但是,随着南北交往的增多,汉人南迁,百越人北进,双方通婚融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汉族的体质特征呈现出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