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五行属什么?
井,象形字,本义是水井。《说文》:“井,八家相共一井。”即八户人家共同使用的一口水井。由此引申出“井田”、“市井”等含义。 古代军队扎营时,四周会筑土围墙,在正中央挖一口井,称为“军井”。由于行军作战需长期携带粮草,故“军井”也喻指“粮草”;又由于粮草常堆成垛状,所以“军井”又称作“粮井”或“草井”。 “井”字还用来特指一些地名。如陕西省西部的泾阳县有“井上镇”,山东省东部的莱州市有“井家店”。这些地名的“井”字,取的是象形之意——一座座小土墩形状的村庄。
关于井字的字形,许慎给出的解释是“象水泉涌”。也就是说,“井”字上面的横画代表水流,下面两短横代表泥土和石块。可见,古人造字时是很注重观察生活的。 现代汉语里,“井”字常用于词语中构成固定结构,表示“从……往……”的意思。如“井井有条”“井底之蛙”“明察秋毫”“坐井观天”等。
在现代汉字中,“井”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京声。不过,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井”字的字形几经变化,它的上部原本并不是“一”字,而是像几横交错排列着的水纹一样,后来才逐渐变成“一”字的。古人曾用篆文中的“井”字来解释“井”的形体来源,认为“井”字上部的“一”像横的井栏,下面是“水”和“土”,表示在土上挖坑储水。也有人认为“井”字像四通八达的渠。这些说法都不能充分地说明“井”字的字形来源和本义。如果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来考察,“井”字像四通八达的灌溉渠道,四角是四条渠道流入汇合处的池沼。古代人们常把有供水灌溉用的水塘或渠道的农田称为“井田”。由此可知,“井”字的造字基础是在象四通八达的渠道之形。
如果从“井”字的形体来源和本义考虑,应当属水。但以“井”字的现行字形结构来分析,既可说属于土,也可说属于水,还可说属于木:就其上部的“一”像井栏说,是土;从字的右偏旁说,是木;就字的左偏旁说,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