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在五行中属什么?

郭本宗郭本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认为,“唇者,脾之官也”,“口唇者,肌肉之本也”。 《难经•五十六难》说得很明确:“脾……其华在唇四畔。”并进一步指出:“唇舌者,脾之官也;唇齿舌本,脾之体也;唇齿舌根,脾之用也。” 古代医家多认为,唇的色泽、形态的变化变化反映脾脏及其所属胃腑的状况。如《诸病源候论》中说:“脾病,则唇白。”“脾胃有热证,则赤。”金代《丹溪心法》云:“唇红湿热”;明代《外科正宗》也有记载:“唇红赤为热症。”可见,历代文献对于唇的色变,与脏腑关系,尤其是与脾胃的关系记载甚详。

不过,古人所说的脾并非单纯指现代医学的脾,而是包括了消化系统的许多内容,如胃肠、消化吸收等功能在内。所以,现代有人根据古人的上述观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健脾益气药膳10款,供人们选用。 这10款药膳分别是: (1)山药羊肉汤:怀山药40克,羊肉250克。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将山药、羊肉一起放进砂锅,加入清水炖至熟烂即成。每日一次,可随意食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壮阳的功效。适合于脾肾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病症。 (2)参芪鸡羹:生晒参6克,黄芪10克,母鸡半只(宰杀后取肉),淮山30克,红枣6枚去核。将上述原料放进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炖至鸡肉熟烂,调味进食。每天一次,每次适量。有健脾益气、补血养阴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气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症。

(3)参枣粥:参片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把参片、大枣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煎煮约半小时,取汁。再用汁液和粳米一起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早晚各服一碗。此粥可健脾和胃、益气生津。对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腹胀、泄泻、水肿均有良好疗效。

(4)花生糖:花生米600克,红糖500克。将花生米用清水浸泡,取出,去皮,晒干;再将红糖加水熬成浓液,放入花生米搅拌均匀,盛入盘内,盖上盖子,蒸至熟透,取出冷凉,放入冰箱内冷藏,随吃随取。可温脾润肺、补中益气。适宜于脾气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肺燥咳嗽、小便短赤等病症。

(5)归芪猪肚锅:当归9克,黄芪60克,猪肚1个(清洗干净)。将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好,与猪肚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每天1次,饮汤吃肚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精神疲惫。

(六)三仁汤:苦杏仁600克,豆蔻300克,薏苡仁80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有消积健胃、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湿阻证。纳呆腹胀、肢体困重、脘腹胀痛、腹泻、小便不利或肿。 另外,还可以服用中成药健脾丸、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

强君强君优质答主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提出了 “五脏象五味,五脏又象五行”的观点,即五味与五脏之间存在有相协调的关系,以及五行与五脏之间也是互相制约和生克的关系。 五脏通过“五味”而体现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同时也阐明了五味的偏嗜与五脏的病变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说,脾脏最容易招惹疾病的发生,假如我们平日里对五味有所偏嗜的话。而对其他的滋味有所偏嗜,也同样能够导致相关脏器的病变。

《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中医认为五脏各有其喜怒:“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泄之,以苦泻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酸收之,以甘缓之;脾欲缓,急食咸以缓之,以甘补之,以酸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苦泄之,以辛通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淡渗之。”

这就是说,人们平时的五味应该这样配比:辛入肺,肺在志为忧,忧则气结,辛味能发散,以散其忧,所以宜多食辛味之品;酸入肝,肝在志为怒,怒则气逆上行,酸味能泄能收,以泄其逆、收敛上逆之气,所以宜少食酸味之品。甘入脾,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内伤,甘味能缓急和中,以缓其思,所以宜多食甘味之品。苦入心,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散,苦味能泄,以泄其散,所以宜少食苦味之品。咸入肾,肾在志为恐,恐则气陷下,咸味能软坚,以软其恐,所以宜少食咸味之品。只有五味的入五脏的“五入”符合以上规律,才能保证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不患病或少患病。

由此看来,五脏与五味是互为表里的。凡是五脏有病者,都应该从五味上找原因,才能找到五脏有病的病根子。假如五脏之一有病了,那么,在食疗上或药疗上,还应该按照五味入五脏的“五入”的规律,进行食疗或药疗。五脏之味与五味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五味是五脏之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