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五行属什么意思?

申瑞烨申瑞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品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汉字,它由“宀”(mián)和“口”组成,“宀”表示房屋,“口”表示言说;意思就是通过房屋的隔间,来把言说分成不同用途的等级。所以“宀”在古代文字中,单独使用时,就有“区别”的意思: 《诗经·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郑玄笺:“度,度其夕阳之位,明当居处之中,以别四方。” 《汉书·地理志下》:“秦既并诸侯,置三十六郡,而蜀汉为益州部,领郡四……邛笮郡。”颜师古注:“邛,此亦蛮夷之国也。其地东至僰道(今四川宜宾西南),南至牂牁江,西至滇池,北至西昌。”

后来“品”字形成后,“宀”的字形发生了简化,但它的本义却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房间”、“室内”等词汇里。而“品”字的本义就是“通过划分空间,来对言说进行的分项控制”——所以它是从“区分”的意义发展过来的。

由于古人重视礼仪,因此所有的事无巨细都要有相应的礼节,说话当然也不例外。这种通过分隔空间,来实现对言说的分类控制,其实就体现了“礼貌”或“文雅”的表达方式——能说的要说出来,不能说的一辈子守在心里,那就是“闷骚”了。

由此延伸开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何,也可以从这个人的言语风格中略知一二——一个满嘴污秽粗鄙之人,他的品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反之亦然。

不过要注意的是,上古时期的“品”和“文”两个字,它们的字义并没有严格区分。比如《礼记·檀弓下》中有“夫子步而不忘礼,故能尽道而下”,这里的“品”字,就和现在意义中的“文雅”差不多了。

程长久程长久优质答主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系统观和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芸芸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不同变化和互相作用构成的。又按五行的特性及运行规律,来说明世界的矛盾转移和统一,以及事物的不断变化,包括脏腑、经络、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行学说认为,在人体内,五脏的组合是按照五行的顺序构成,并且相互支持着,即心、肝、肾、脾、肺的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侮的顺序是:木侮土、土侮水、水侮火、火侮金、金侮木。

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杀的顺序是:水杀火、火杀金、金杀木、木杀土、土杀水。

相畏的顺序是:火畏水、金畏木、木畏土、土畏金、水畏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