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行没有空气?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也查了很多资料,但是至今也没有定论,因此我把这个问题的出处——某知友在百度“五行的本质”问题下的答案粘过来,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望各位批评指正 先放结论:金木水火土中,火对应着燃烧,土对应着堆积,水和空气都有流动的趋势,木代表着树和生物的枝叶向四周扩散延伸,而金的形状是最难定义的(有收敛但无固定形态),所以金可能代表风(气)的可能性和大树(木)的成长性 下面开始正题: 为什么把水放在中间呢?因为水是最没有固定形态的,它可以成江河湖海,也可以成云雨雾霜;而且水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往低处流动,这与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是相通的。
木在左边是因为木具有生长和延伸的性质,树木可以向上生长(符合太阳照耀下地面升温的变化规律),它的枝杈也是向四周围伸展的。
火在右上方是因为它具有高温烧灼的特性,并且有向上的趋势(与温度上升后气体膨胀的方向一致)。
金在左上角是有道理的,古人造字是有依据的。“金”的字形就像一把大斧头,斧刃是尖的,而“削”字的“刂”旁就是由金字旁的,而古代凡是跟刀具有关的字大多有这个“刂”旁,如“刻”“割”等,这说明古代的“金”字就像是今天的“刻”字。而“刻”的本义就是“用刀子划开”,这就说明金子具有锋利可以切割的性质。至于为什么要把“金”和“锋利”搭边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都明白。
土就在正中,说明土是承上启下的。土的特点是黄色,而且有厚重感(“厚”字右边有个“土”字),更重要的是,土能够承载上面几行,也能够滋养下方的水和木。
在中国古代,五行主要用作对自然现象、人类心理、病理和人体器官等各方面进行解释说明,因此“五行”所指的不是所有具体,有形的物质实体,而是被抽象了的,带有普遍性质的五种属性,一种可以包容诸多相同属性的事物,而不仅仅是五种具体的东西。《管子·水地》把“五行”称为“五气”,认为各种自然事都是由“地之水”、“地之土”、“地之金玉”、“地之木”、“地之火”等各种具体物类相杂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荀子·礼论》则把“五行”称为“五常”,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也说明“五行”不是指五种具体物质的特殊性,而是指五种属性的普遍性。后来的“五行”说,把“五种具体物类”和“五种属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五种具体物类象征五种属性,五种属性寓于五种具体物类之中”。
五行中的水,包括了与水的本性相通的自然、社会和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多种具体物类和属性。水,能滋润、下行、容纳,具有寒凉、沉静、清洁、流动不息等多方面的属性。因而与水同类相通的,带有上述特征的物类和属性都被纳入水行的范畴。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江河湖海,雨、雪、冰、露、霜等降水和成冰水,有血、尿、泪、汗、唾液等体内液,还有寒暑(冷),黑色(暗色)及味咸的食物等;在社会领域有舟车这些利用水的流动特性而发明的交通工具,有井、池、沼这些对水贮存和利用方式,有鱼、蚌和其他水生物,有主寒、主治下肢和腹部疾病等中医中药的防治原则,还有与水有关的一些心理活动等都属于五行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