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字五行水大吗?
“子”字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是婴儿,而“儿”古音与“子”相近,所以两个字在古代常常通用。 汉字的五行属性,并不是现代科学的元素属性,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颜色的分类,也就是所谓“五色论”。“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它们分别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而“色”则是指色彩的颜色。 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被划分成阴阳两类,而四季、五方、五常、五色等等也都是阴阳两个范畴内的内容,其中阴阳中的阴类包括木、火、土,阳类包括金、水。而金木水火土五个类别,则被称为“五行”或“五形”。 所以,五行与四时(春、夏、秋、冬)以及方位(东南西北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五行与五方的对应关系:“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而《周礼·考工记》中对五行与五时的对应进行了描述:“曲直作木,曲折作金,从革作金,柔脆作木,从上下刺作火,少阴作士。凡此五物者,必顺其时,命其官。”其中的“土”对应着中央,“木”“金”“火”分别对应着东西两方,“水”对应于北方。
可见无论是五行还是五味,五方还是五季,它们的确立都是建立在阴阳分立,而阴阳又分别对应着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土”对应的四季中包含春夏秋三季;说“土”位于中央,是因为它是阴阳中阴类的成员;说“土”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因为它是阴阳两种力量交汇的场所。 所以,当人们说“子”属水和属木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子”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或者形象具有阴阳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阴性或者阳性。比如:
1.树木属于阳,树根却属于阴——《黄帝内经》中如是说:“阳明者,十二经脉之气皆受于胃,以行其道……”这里的“道”指的是阴阳二气在全身运行的通道。而“阳明”的气血之所以能顺利到达全身各处,有赖于胃经和大肠经的畅通。而“阳明经”的畅通又有赖于脾胃的功能正常——“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水谷的吸收和转运全靠阳明经的气血来承载。所以,中医把“健脾养胃”作为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方法。
2.大海属于阳,浪花却属于阴——《易经》中说:“上坎为水,下艮为山。”山上有水流,这就是“先有高山后有水”的自然景象,这种自然现象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叫做“师卦”。不过,这水不是普通的水流,它们是沿着崎岖坎坷的山路而行,就好像海浪冲击着岸边的礁石一样。所以,古人用“师卦”来暗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提醒人们凡事不要太过顺利。
3.人体的小宇宙和天地的大宇宙是相应的。《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经络系统中有三条阳经(肺经、大肠经、三焦经)和三条阴经(肾经、肝经、脾经)。其中,肺和大肠是人体中重要的吸收消化器官,它们被合称“手太阴肺经”,位列“手足六经”之首。而肾和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储存排泄器官,它们被合称“足少阴肾经”,最后通过膀胱而归于尿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