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的欠中国钱吗?
先摆结论,中美双边贸易下中国的顺差不是财政赤字的原因,恰恰相反,是中国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根本原因 这里就不讨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各种学派了,毕竟那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之上,而现实世界从来都不存在这样的市场,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的外贸状况都离不开当时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两个因素,后面会具体讲一下。
先说一下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首先,根据WTO的统计,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最高的年份(2006),这个比值也仅有58%,而在2003年甚至不足50%;其次在2009年到2012年间,中国经常项目下(包括贸易和投资)的溢出的资金总量大约是1.7万亿-2.2万亿美元之间,这个数字要远远小于外汇储备的增加额(3万多亿美元);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外债总额只有2048亿美元,到2011年是2.6亿,新增外债大部分用于支付海外基础设施和资源类项目的款项。
这些数据和现象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即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并不高,大量的进出口贸易没有带来收入的变化,或者说由于进口替代和出口引致产业的影响,我国的贸易收支并不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个结论是,虽然经常项目下出现了资金流出,但规模远小于外汇储备的增加额,而且这一部分流出的资金并不是以政府名义借入的,因此不能算作外债。第三个结论是,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负债的主要部分是用来购买国外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项目,这部分债务的偿还有赖于项目本身带来的收益。
再来看第一句话提到的三个问题: 一方面,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其他国家不会总是任意的买入本国商品而不要求有等值的货物或服务进行交换——除非这个国家是一个生产率极高而其他各国生产率都很低的国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当贸易顺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他国家为了弥补本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就会通过汇率调整、增加进口关税等措施限制该国商品的出口,于是贸易顺差就转化为国际收支顺差。
另一方面,一国政府的融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该国的对外资产负债情况,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政治风险(包括政府信用风险)和国际社会的认可程度等等。最后,一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也会对该国政府的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中美贸易下中国的巨额顺差并非源于政府的刻意调控行为,而是源于两国间不均衡的国际分工和各自不同的产业政策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