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在什么地方?
其实后海是个地名,指的正是现在的鼓楼西大街。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作“海”,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政府决定迁都北平,于是开始在紫禁城周边修建皇城。由于当时城市用水紧缺,因此建城时便在城南修筑了方砖铺地的太液池,又挖沟引水,形成了一个人工湖泊。后来,明代皇帝曾在太液池边筑坛,举行祭天、祀地大典,这个水池就被称为“南海子”。至于这“子”,是“池”的意思,和现在说的“海”可不是一个概念哦!
虽然“南海子”面积不大,但由于离京师很近,又是人工开挖而成,所以蓄水量相当可观,不但可供宫廷生活使用,而且可以满足京城居民饮水、养鱼等诸多需求。据《大明会典》记载:“京城中井泉咸苦,人不能饮……至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南京民夫五万人凿池蓄水,环以堤堰,取土于南城外。”
到了清乾隆年间,为了增加御花园的水景,乾隆帝下令疏浚“南海子”,在湖中堆岛,并在岛上建起了建筑群。此后一直到清末,这里的景色一直是“一湖春水绿莹莹,烟渚沙汀漫无际”。而湖边的“海子墙”也逐渐被老百姓称为“后海”。
其实后海也是个地名,指的正是现在的鼓楼西大街 那么,为什么这一带会被称作「后海」呢?其中有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