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哪里招小演员?

粟泽安粟泽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孩子一旦长大成人,他(她)的一举一动就将被赋予各种意义。比如:谈恋爱、跳槽,乃至换个发型,都可以被看作是个人意志成熟的体现,都有可能被解读为“在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然而,当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做出某些行为时,舆论的解释又往往变成了“孩子太小,还什么都不懂,做那件事只是受人摆布”。

日前,一位年轻女教师被曝出曾频繁带着5岁女儿上电视,并透露为了女儿接广告心甘情愿当“陪衬”的消息即是一个典型例证。尽管女教师称女儿“完全出于自愿”,然而更多网民对“5岁孩子竟当小童星”表现出了强烈质疑。

其实,孩子的言行是否“自愿”并不复杂:只要大人不干预,孩子做的事就可能是“自愿”;大人一插手,孩子的“意愿”很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笑话。就拿小童星这件事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还不懂怎么表达自我,就频繁地“登台表演”、接拍广告,在如此频繁的“重复性强化”之下,孩子会将上节目、接广告当做理所当然之事,从而形成心理定势,而这个过程几乎完全受制于其父母。

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快乐地上幼儿园、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却要频繁地出入演播室、参加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旦稍不小心,就可能错过某种“机会”。

如此小的年龄就频频接触演艺界,一旦“成功”,很可能就此“误入歧途”,早早地抛弃学业转向靠脸蛋博取名利……

“5岁孩子竟当小童星”,表面上是家长对出名、成名的渴望,实质上还是价值观的错位乃至扭曲,教育观念的异化。家长不仅绑架了孩子,实际上也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