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的五行什么?

伊爱琳伊爱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关于五行的起源 中国最早记载“五行”概念的书籍是《尚书·洪范》,原文中“五行”指五种行为准则,即金、木、水、火、土。而“五行”的概念则见于《左传》和《国语》中的记叙,如: (1)“虞、夏、商、周,其尽同,故谓之‘四行’;或相变易……周道五达,商路三旁,君子都同,万民协和,以绥宁百邦。” (《国语·郑语》) “四行”即金、木、水、火、土地四时之行的意思。这里的“五行”还属于天文范畴,尚未与地理挂钩。

(2)“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即令史佚问周之子姓曰:‘我欲使明堂,若何?’” “周之子姓”指周公旦的后代。这段讲的是武王伐纣后,在还没能下车的时候就把黄帝的后人封到了蓟地,把尧的后人封到祝地,又把舜的后人封在了陈地的事情。这里所说的“封黄帝之后于蓟”表明此时“五行”已逐渐从天文领域向地理领域推移了。而所谓的“明堂”就是根据当时所流行的五行说而命名的。

总之,上述典籍中的五行虽然都有方位的含义,但这些方位都是根据当时的五行观念而确定的。所以五行一开始并没有具体的方位含义,而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才不断变化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所谓“四行”“五达”“三旁”其实只是对方向的说法而已,但各朝各代的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确定五行的方向,因而导致了五行方位上的变动。

【2】现代五行的归属 既然古代的五行方位是不固定的,那么现代的五行方位又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界定,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古籍来判断一下目前比较被认可的一种观点。

首先看《管子·轻重戊篇》中的表述:“黄帝得百里之国,以赏贤者,故天下贤士归之。禹收九洲之地,以处诸侯,天下诸侯皆宾服矣。汤武一匡天下,八荒宾服。”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黄帝得到了一个百里之地的小国,用它来奖赏给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纷纷前来投奔。后来大禹平定了九州大地,将土地分封给各大诸侯国,结果天下诸侯皆心悦诚服。最后汤王武王一统天下,四海之内都归顺于他们的统治下。 这篇文章中的“九洲”和“八方”分别对应着现在的“九州”和“八方”,这说明古代的人们是把“方”当作五个方向的,这就间接说明了现今的五行的排列方式。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在大部分古籍中所记载的五行方位也都是按照上述顺序分布的,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吧。

赵浩淼赵浩淼优质答主

形者,有质无形; 状者,无质有形; 有形者,必有质; 无形者,必无质,二者相倚而生也。 《系辞》云“形而上谓之象”,言道之象也。又云“形而下谓之器”,言道之形也。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之间)是也。

形为物之体,其外者可见;气为物之用,其中者可感。此二为一,即太极也。阴阳交而万物化生,形变气变则人亦随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