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五行属什么?
五行,也称“五德”、“五常”。中国古典哲学的一类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阐释宇宙生成及人类社会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的五大范畴。《尚书·洪范》最早提出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相生相胜的关系。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看作五德,是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或基本属性。
关于金克木、木克土的说法,源自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一书中的说法。书中记载:“孟秋之月……其味辛,其色白,其音商,其臭腥。”这里的辛、白、商、腥分别被赋予了金、木、火、水的含义。到了汉代,张衡在《灵宪》中首次提出木、火、土、金、水五行与五星之间的关系,即金星属西方金行,故称太白;火星属南方火行,故称轸星;土星居中央,故称镇星;水星属北方水行,故称辰星。这一理论成为了后世有关行星运行理论的基础。 金相克木的解释是这样的: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生长,此时树木生长的速度最快,因此木属于春季;秋季天气渐渐转凉,草木枯黄,此时植物的生长速度最慢,因此土克制了木的成长;而秋天对应的是金色,所以金属能制木。这个解释比较牵强附会,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猜测和臆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