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五行中什么?
五行的本质与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这五种元素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变化性。 五行的这个原始含义现在仍然有留存,如中医的理论当中就涉及到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现代汉语中的“五金”、“五木”,也是源自古人对金、木等物质的分类。 但这些都不是五行作为“年代划分单位”的由来。五行作为一种用来表示年代的名称,其来源是古代的星辰崇拜。
古代的部落首领大多具有“观象授时”的职责,他们通过观测天文来判定季节的变化指导百姓进行农作。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些特殊的星群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它们看起来仿佛是被谁用斧头劈出来的五条纵列的星带(参见图1)。出于宗教上的敬畏,古人将这些星带称之为“五行”。 图1 五行星与北斗七星的形象(制图:王震亚) 在上古时代,人们通过观察五行星的运行规律来推算年份,这是“天干地支”这一纪年体系的原型。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元纪年则是基于更为复杂的“公历”系统。虽然公历的系统设置经过了改良,但却保留了“每年开始于立春”的概念。而这个始于立春的日子正是中国传统的“新年”。因此当我们在讨论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在某年的“农历”/“阴历”日期的时候,这里所谓的“岁次”往往就是指“公历”上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