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五行平衡?
“五行平衡”这4个字是中医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五行学说,简单说来就是用来解释宇宙万物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人类个体生命运动形式的一种古代哲学思维模型。它源自于对自然界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观察和认识,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这五种元素的运动和变化,并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中医在理论基础上深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理病理学说体系用以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和发病机理,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所谓“五行平衡”就是指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对稳定,没有过盛也没有衰弱,各个脏器的生理特性得到完全体现。一旦“五行失衡”,疾病就会发生。
当然,这里所说的五脏是指中医学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而不是西医解剖学的脏器。因为西医学的肝脏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医学的肝、胆两个器官。那么“五行的平衡”实质上就是说这五个脏器的阴阳气血均衡协调;而“五行失衡”则是指在维持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这五个脏器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出现偏盛或者偏衰的状态。
此时,由于脏腑功能的失调,身体抵抗力下降,外界邪气(病毒、细菌等)就容易入侵体内引起许多病症的出现。 古人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就是聪明的人会注意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不会让喜悦或者悲伤的情绪过于激动;不会刻意追求阴精或者阳气的充盈;更不会违背自然规律妄自尊大。这样,百病不生,可以享受天年。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过去相比已经是天翻地覆了。以前的人生活单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调节衣着,劳役有度,现在的人要么熬夜加班,通宵达旦,要么夜场狂欢,凌晨回家。饮食不分时,饥一顿饱一顿已经成为常态。情绪控制更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好。
如此,五脏如何能保持健康状态呢? 所以,古代的“五行平衡”对于现代人而言确实有点可望不可即,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接近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中医诊脉或者西医体检的方式明确知道自己的阴阳气血虚实情况。其次,要有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该锻炼身体就锻炼身体。
最后,如果身体出现了不平衡的迹象,要及时采用药物或者针灸等方式纠正其异常状态。 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慢慢就会发现自身五脏的功能越来越强,一些不适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除。到那时,“五行平衡”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