焨五行属什么?
火,五行之一,在东方哲学中,它具有如下的意义与功能: 《尚书·洪范》云:“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爰稼穑”,又云:“水火者,民之饮食也;金木者,民之所制也;土者,民之下居也”,这里把火的意义和功用界定为“炎上”,指出它是民生不可缺少的元素。而与之相应,火的形态也有二: 《易传·乾卦·大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这里的“云”与“风”都是无形之物,但是都有“动”的性质。以此观照五行之中的金水两行,则可知其意义及对应的物象: 金主义,意为“收敛”、“肃杀”,其代表的人体器官为肺和大肠,它在体内的作用是收敛浮华之气,归于大肠以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同样,水是向下运行,具有清洁五脏的作用,正所谓“心苦劳,小肠热气升”(《儒门事亲·三》),“肾气虚,小便频数”(《灵枢·本脏》),这都是“清洁”——排泄的功能。所以金水二者对于人体来说,有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礼记·檀弓下》载“丧有全尸”,注者孔颖达解释道:“全尸者,人死之后,体皆完具,不复腐烂。”在这里,“不腐烂”正是由“炎上”之火的作用所决定的。如果尸体腐朽,则意味着火的力量不够,此即所谓“冷退”。火对于生命而言至关重要。 不过,当火过于旺盛时,也会产生问题。中医理论认为,“亢则害,承乃制”,意思就是说物极必反,凡事过犹不及,火也是如此,一旦阳气太盛就会发生病症——心火太旺则心烦失眠,小便赤黄;肺火盛则咳嗽痰浓,口干舌燥;肝火横逆则暴躁易怒,目赤肿痛……此时就需要“灭火”了。中医用药的原则是“热则泻之”、“壮火食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就是用寒凉之水来抑制火热的状态。
在针灸方面,则有“灸法”与“针法”之分。一般而言,“针法”适用于实证,“灸法”适用于虚证。还有一种“温针疗法”,实际上是针法和灸法的结合,可用于虚实夹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