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养金吗?

郝丁歌郝丁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洪范》里的一句话:“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什么是稼穑呢?就是种植收获农作物。什么又是作呢?“禾日作”的作。这个“作”通“祚”,有创立、建立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说土地是培育万物的根基,农作物是土地生育的成果。 所以你看《周礼·天官·大宰》中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农,掌稼穑”。在商朝,农的职责就是播种百谷。周武王伐纣,立国为商,却仍以农为本。《孟子·滕文公上》中就说:“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可见当时封地大小与农耕情况相关密切。

到了秦统一中国后建立郡县制,实行徭役和赋税制度,封建社会开始,这种以农立国的根本一直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士族阶层往往是地主兼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往往拥有大片的土地,同时也拥有众多的佃农和奴仆。这些来自泥土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往往被压迫被歧视,而上层的士族们则常常被颂扬为社会的中流。为什么?因为士族们是靠土地产生价值的,而最下层的人民则是没有土地的农民和没有价值的奴仆。正如《庄子·田子方》中说的,士成绮问庄子他说:“吾闻夫子圣人也,吾独不得闻其风,见其人对吗?”庄子回答说:“先生之所言,人无以应之。

而且从个人修养来讲也是如此,《礼记·中庸》中就强调“仁者,人也。”人是什么?人是“仁”的存在物。为什么要提这一点呢?因为“仁”字从“人”从“二”。所谓“二”就是阴阳平衡的道理。所以“仁”就是人在两性的关系中达到的平衡状态。如果只讲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那只是“仁”的本义。但这样还是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因为“圣”字的繁体写法是“聖”,由“耳”和“辛”构成。古文字学家说“辛”是声符兼表意,指代的是乐器笙,耳朵听笙的声音,于是有了“圣”字。那么,既然能听音乐的“圣”和能生万事的“土”有什么不同!所以“圣”字又常用来表示最高级的意思,如“圣贤”“圣哲”“圣经贤传”等等。

人的阴阳两极是在性别中表现出来的。而“圣”的阴阳平衡则是要超越性别表现出的那种高尚情愫——那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比德于玉”——那是一种超越男女两性之上的理想人格。所以孔子对徒弟子贡说:“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论语·子罕》)孔子自况说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人。(《论语·子张》)这种人其实是最像“土”——既拥有大地一样博大宽厚的胸怀,又能耕耘播撒万物生长;既是生殖繁衍的源头,又不排斥两性相互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厚德载物”“土爰稼穑”。

沈弘韬沈弘韬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自发的哲学系统,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关系。相生,即促进、滋生、助长;相克,即抑制、制约、克服。相生相克是维持五行系统平衡协调运动的机制。

具体而言,木有生长、升发、条达的特性,火有温热、升腾的特性,故木能生火;火有焚烧、上炎之性,能使矿石熔化,因此火能生土;土能生养万物,故土能生金;金矿藏于内,而石头显现于外,所以土能生金;金属器具必须在火的焚烧之下制造而成。因此,火能生土。这五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是相生。

土有载固、承载之性,能遏制水的泛滥,因此土能克水;金属器具能够削砍树木,故金能克木;木性升发,能把水蓄积的坝岸冲决,因此木能克土;火有消熔金属之能,所以火能克金;水能熄灭火焰,因此水能克火,这五者之间的相互抑制的关系即是相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