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对五行怎么释义?
《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矣。 意思是说,聪明的人要想健康,就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避免受凉感冒;调节情绪,避免暴喜伤肝,或者过度悲伤伤脾。根据阳气的规律,该早睡早点睡,该起床的时候得起床去锻炼啊!(至于现在人为什么睡不好、起不了床,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现代生活中,人们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所以才有这样的“病”。)
人的身体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学说可以用在解释人体的构造及功能的哲学范畴,从而指导我们如何保持机体的平衡。 木,具有生发和条达的特性,象征春季,为阴阳交感之所生。人体组织、器官中,具有生成和发育作用的,如经脉、肌肉、骨骼、毛发等,皆属于木类。 火,具有炎上特性,象征夏季,为阳盛阴微之所化。与心火相应的有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与心脏相通的血脉系统;与热量产生有关的细胞成分。这些都属于火的范围。
土,具有长养万物的特性,象征四季之中,春夏之交,是为阳极生阴之时。脾胃属土,其功能在于运化水谷精微,为生命提供营养。土还包含形意拳中的桩功,这是通过积蓄力量来生长万物,是符合这个季节的特点的。 金,具有清肃、收敛特性,象征秋季,为阴盛阳微之所成。肺主气,司呼吸,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这些都与金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自然当中,秋天是万物开始成熟的季节,人也一样,这个时候要敛气,不要散气,收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健康。反之,就是病。
水是阴中之阴,具有重浊向下特性的物质。象征冬季,为阴阳闭塞之所成。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故称“水脏”。中医讲,肾主纳气,就是说肾脏把呼出来的气又重新吸收,这样人体才能做到呼吸均衡。
一、什么是《周易》?
《周易》是讲象数和义理的。
1、所谓数者,即为推演《周易》的各种算法,如卦气、纳甲、纳音、大衍等等。象数是为义理服务的,易理必须依附于象数。
2、易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义理却可用来指导人们趋吉避凶。
《周易》之“易”:
《周易》之“易”是包含三个意思: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
1、变易即为万事万物皆为变化之义,正如《系辞上》第一章所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亦曰: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2、不易即为万事万物虽处于变化之中,但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不易之理。易即为不易。
《系辞传上》第十二章云: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此乃规律之说也可。道家在五千言,即《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就是规律。
3、简易即为易理十分简单易懂,《周易》有诸多章句论及此理,例如,《系辞上传》第一章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又云:“易,天下之至赜而易之以一言,《周易》天下之至动而至静也,夫《易》,圣人之道也。”
二、五行
五行的定义有下面五点:
1、五行不是五样东西,比如水、火、土、金、木;
2、五行不是五样物质,比如生物界、金属界、非金属界、矿物界、植物界;
3、五行是五个数,比如四柱命理学的五格剖象法;
4、五行是五种能,比如水能生财、木能生火、金能生水、土能生木、火能生土,所谓五德、五能也;
5、五行是五中功能。
何谓能量?能量即是能生能化和变化无尽的东西。比如火: 1、生热; 2、生烟(化);3、烟遇冷能变成灰、变成水。
五行的功能,就是生化、变化无尽的功能;如果按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之功,化之用,生化无穷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