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在什么方位?

焦俞彦焦俞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五行的方位”这个问题属于“阴阳五行学说”这个范畴。而古人发现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这只是五行在各个方向的分布情况而已,并不是土行位于中间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如此安排,其实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在古代,中国人主要活动在于农耕,因此土地对于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字本身就是象征土地的象形文字。所以,“土居中央”实际上是指的“中央属土”的意思。

同时,古人用阴阳来表示事物的两极,如白天和黑夜、夏天和冬天等等。并且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的。于是,他们又将宇宙划分为上(阳)、下(阴)、左(阳)右(阴)四个方向,并赋予它们特定的五行属性,以对应自然现象和人类生命的情况。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土并非位于中间。而且古书上也没有提到关于五行的方位是固定不变的说法。

既然这样,大家为什么要去纠结五行到底位于哪里呢? 这是因为,五行学说作为一个系统的学问,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变化着的万事万物,而不是像中医一样,寻求人体内部阴阳五行力量的平衡。所以,五行所在位置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在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王充,他提出了“五行流动说”,即五行之间是相互流动的,并没有固定的方位。他的说法得到了后世不少人的赞同,也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王的看法。唐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叫孙思邈,他就认为五行是有其特定位置的,且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天地之间的气化运行就会紊乱失调,百病滋生。 那么,到底是“五行流动说”正确还是孙思邈的持论准确呢? 其实,他们都没有完全抓住问题的本质。因为古人划分四方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决定的。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东方有一块地方日出最早,被称为“隅中”;西方有一块地方日没最早,被称为“朔莫”。又发现了南方有一块地方烈日炎炎,被称为“炎方”;北方有一块地方寒冰肆虐,被称为“幽寒”。

后来,人们又进一步发现了西北高原有一小块地区日光斜射,被称为“乾”;西南高原有一小块地区夜长昼短,被称为“坤”;东南沿海有一小块地区多雨多雷,被称为“巽”;东北森林荒原有一小块地区雪花纷飞,凛冽酷寒,被称为“坎”。 可见,上古先民们是根据地球上自然现象的普遍规律来划分四大方向的,与阴阳无关。所以他们划分出的四方与现在地理书上写的“东、西、南、北”的方向是有一个24度的偏差的。

朱子墨朱子墨优质答主

五行中土在后天八卦中分居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古人说,其生有五,其气有五,理有五,气行有五(五脏),声有五,色有五,味有五,(五谷、五畜、五菜)臭(音秀x11u,味也)有五,是以知病(以五气之病,知五脏之病),是以伍(病有五也)。故曰:五气者,所以救五脏,五脏者各伤一体也。五味入五脏,曷其数也?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壅闭不利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心气芍(音决ju6,痛也),其盛气下入于海(丹田)也。

五臭出于胃,循胃幽门上冲于咽,循咽出于鼻:其当雍也,因其恐也。五味出胃,循小肠,上注于肺,上通舌,散于心肺,喉咽,心肺有病,而音为之敝(敝通敝,败坏也)矣。

五色出胃,循小肠上注于肺上循咽,拘于鼻、面,而脑充(通冲ch1ng),令目、明也。其盛,气上而环于脑,下注于目也。五色各入其阴、阳(色随五脏之精气而入),青色入肾、目;赤色入心、耳;白色入肺,(鼻)黄色入脾、口;黑色入肾、胆;其合以为脏、腑、气、冲为和、筋、脉、骨、肉、皮肤,寒暑怒欲(七情伤,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悲则心神摇荡,伤手足经,惊则肾气不藏,伤头足经),精液津沫汗、热病,皆生其经;其阳在前,其阴在后;是故寒热(病),皆生于阴阳。

(后天八卦)离位在南属火木在东属风,故曰南热而东温也。坎位在北属水,故曰北凉。坤位在西属土,故曰西寒。

坤位(西)在地为卑,故卑湿主之也。,(先天八卦)在南离位属土,故曰阴土,离位在东属水,故曰阴水。离位在西属金,故曰阳金。

故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爪,爪生筋。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人之指甲和动物之爪具有同质同类同源的属性,此之谓同类物,用同类物治疗所患病症,是之谓”从类求类”,,故以肝病疗肝),在体为筋.)

(木曰曲直)(曲直,木性也。曲直者,能曲能直,言其条直而可曲,故曰曲直。曲者,枝叶条曼之属。直者。茎干之属。犹人之手足能作能化也。曲直故为筋。)

西日落而沉于地,地之气亦散;散气与寒气相搏,亦上冲于胸,故喜气也。

寒暑喜怒,伤人气也。气在心则悲,在肝则忧,在肺则喜,在肾则恐,在脾则惧。

(中医五行之五方,南火心喜乐,乐伤心。北水肾思虑,思伤肾。西金肺忧愁,愁伤肺。东木肝发怒,怒伤肝。中土脾悲忧,忧伤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