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压火?

颜琮明颜琮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单一的克或者生。是阴阳两种力量交替作用的结果。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顺生的关系。反之就是相克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是木生火呢?因为火需要借助于木来维持其生命的活动。火是靠燃烧来体现它的存在的;没有燃烧,火就熄灭了。而燃烧就必须有燃料,这就是木。所以说是木生火。

至于你说的“五行中火克金,金又克木”的问题。这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一时刻才存在的关系。比如:在冬天,天气寒冷,草木枯萎,此时如果烧掉一棵树,树木就会变成灰烬(火)。这是金克木。但是在这里金克木并不能说明火的属性变弱或木的属性增强。这只是说明金克木在特定时间存在的关系而已。 在其他时期,由于金木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作用关系并没有改变,因此火的属性并没有因金克木而变弱,反而因为金的参与,使得火势更强。

还有,你说“可是现实不是那样啊。人吃五谷杂粮,喜五行之气,忌五行之实……所以,人就要调节自己的饮食、嗜好等,以使五行之气达到平衡。”问题是你所说的五行之气是什么?五行之实是什么?人需要五行之气来维持生命活动。但人的五脏并不需要五种具体的物质来滋养。如果是这样,中医理论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 中医所讲的五行之气是很抽象的,它指的是人体的生理功能,而非指特定的实体性物质。五行之实同样也不是指具体的水、火之类的五行之物。而是指对五行之气失衡状态的一种描述。

比如:一个人吃多了米饭,导致脾的运化能力减弱,这时人就易患胃病。这是因为多食伤胃,多食导致食积,伤及脾气,运化失常所致。当然,这个五行之气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正常人饮食规律,五时配餐,不伤脾胃,则五行之气调达顺畅。若有人嗜酒如命、暴饮暴食,五行之气此时就会失衡。

岩涵淑岩涵淑优质答主

水压火。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套用于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概念。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元素。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远古时期对世界的简单理解,以自身经历来解释自然世界中的部分循环,例如农业上木(耕种工具)、火(焚烧杂草)、土、金(金属工具)、水的运用。但到了殷周时期已经出现了较有系统性的论述,例如《尚书.洪范》一文即已有五材之说。

“五行”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吸收前人各种相关观点总结出来的。五行家把大自然分为五种性质,五种元素,即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五行说源于古代对农业以及手工业等生产实践中有关事物的观察。

五行学说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每一个单独的五行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及归属。如木,包括了生长、条达、舒畅、升发、制约等各种属性的概念,自然界中具有这样属性的事物,都可与木相配伍,都归入木行,如肝、胆、筋、目等。如此,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以某种属性与五行相连接。

归类于五行之中的事物,称为五行的“所胜”,而具有木、火、土、金、水性质或功能的概念,则称为五行的“所复”。

其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乘、相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然界和人体生命过程中相关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五行属性之间的关系、变化。如火热气候,只有适应并且得到一定的限度,人体和外界就能保持正?;?,如果超过限度成为暑邪,则导致疾病。又如肝属木,喜条达,疏泄自如,制约脾土则相安无事,如果肝气过亢、疏泄太过则会伤脾而导致疾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