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五行属什么?
中医理论中,食品是养命的,所以属阴。 中药属于阳,因为它是治病的;西药多属凉性药品,也是治病的,因此也属于阳。但中医也有“良药苦口”、“佐药配君”的理论,所以有“药不苦不生肌,药不在多吃,以服后病消为度”及“佐药少,力就小,佐药多,毒性大”等说法。意思是说,有些药物,虽然味苦,但对疾病有良效,服后有病除的感觉,这就是阴中求阳或阴中之阳;而有一些药物,虽说是热性的,但服用后对疾病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而且长期服用还会产生毒性反应,这就不是阳中求阴或阳中之阳了,而是所谓的“虚不受补”。中医药学中的阴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不能简单地用五行来划分。
另外,食物还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和酸味甘咸苦辛淡五味的不同,而这些也关系到养生保健的问题,需要仔细甄别。比如西瓜是凉性的,适合在夏季食用,能消暑解热,但虚寒体质的人就不宜过量吃,否则会损伤脾胃之阳;辣椒是温性的,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食用,能温中止痛,健胃消食,但阴虚燥热的人吃了就容易上火。
至于五味,中医理论认为,辛味走气,主散,故多食易伤正气,耗散精气,导致体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咸味入肾,多吃容易患水肿病;甜味过多则生痰,腻脾助湿;苦味太过则伤津出血;酸辣太浓就会伤血损目。总之,无论阴阳、寒热还是五味,都是有偏性的,只有正确掌握并适时适量,才能有益于健康。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人体分为五个系统以及对应五种元素。在中医看来,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食物也有着对应五脏所喜的本味。辛甘淡归五行之金,苦味归五行之火,酸味归五行之木,咸味归五行之水,甜味归五行之土。
在五行中,辛味、甘味、淡味归于五行中的“金”,这些味道主要作用于肺脏。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同时还具有辅助心脏将血液运输到周身的作用。肺的完整运作还需要肺毛细血管和支气管的辅助。辛味可以发散,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能畅通肺气。甘味有补益的功效。淡味有利尿作用,可以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这些味道的食品能起到润肺养肺的功效。
在五行中苦味归“火”,火要借助心脏这股东风才能燃烧,所以苦味食品的主要作用对象为心脏。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体内二氧化碳等废物。苦味食品能泄、能燥,具有清热的功效,可清心火,降血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出现精神紧张、压力大等症状时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来调理。
酸味在五行中归“木”,肝的运行为“木”,所以酸味的主要作用对象为肝脏。“木”主升发。而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抑制“木”气。因此,中医认为,肝火旺、易怒者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加剧肝气的亢盛。
土要靠脾来承载和运输。甘味在五行中归“土”,因此甘味的主要作用对象为脾脏。中医认为,脾气虚者可以多食甘味。另外,甘味具有和中缓急的作用,中焦寒痛者也可以食用。
肾属“水”,咸味在五行中也归“水”,所以,咸味食品的主要作用对象为肾脏。中医认为,脾虚、肾虚者可以多食咸味。另外,咸味还有泻下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