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五行怎么算?
年,为岁星纪年法中的年份,以木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岁。木星约需12年运行一整周,因此“十年”和“十二年”均为长度单位。 在中国古代,“十二”这个数字是非常特殊的,它既是地支与属相的个数,还是一日的时辰划分、一年的时节划分、一节的时长划分以及一月的月相划分等都是以“十二”为一个循环周期。 因此年与年的划分也同样是以“十二”为周期的。
从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实行太初历,将正月一日定为元旦,以后各个朝代的新年都是这一日。太初历以冬至为元旦,也就是现在的12月30或31日。而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也是这一天开始民间开始了“做官”、“扫尘”、“洗浴”等活动。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贴年画、贴对联、挂灯笼。正月初一是春节,即岁首,正是万象更新之时。
在清代乾隆年间,每年正月初一,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字赐予大臣们,希望有福气赐给群臣,同时也有祝福天下太平之意。 这些都是在“岁星纪年法”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节日习俗。
1、按照农历,一年分为12个月,十二个月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六月为未月,七月为申月,八月为酉月,九月为戍月,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
2、按照六十年甲子的纪年方法,年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纪年,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枝搭配用五行描述就是:甲木配丑土、乙木配寅木、丙火配卯木、丁火配辰土、戊土配巳火、己土配午火、庚金配未土、辛金配申金、壬水配酉金、癸水配戌土、又用子水配亥、丑土配子、寅木配丑、卯木配寅、辰土配卯、巳火配辰、午火配巳、未土配午、申金配未、酉金配申、戌土配酉、亥水配戌、即十天干和十二支各自相配相应的五行;
3、算出五行的公式是年支=年份÷12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年干=年支-9-年份÷10的余数+10的差对应的天干;
4、例如今年2014年。用2014除以10余数是4,用2014除以12余数是10,那么年支就是10对应的地支是戌,天干=10-9-4+10=7,7对应的天干为庚,今年为农历为甲午年,戊戌月,那么亥月就是金的月令、即2014年的9月和10月行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