鍫的五行属什么?
“鍫”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qiāo”一个读音,读作翘(音同“乔”)。但在古代,这个字的读音不止一个,有四个音: 《说文》:“鍫,割禾臿也。从刀,从辛,辛声。读若萧。”“萧”即今之“箫”,本指一种吹奏乐器,字从“竹”,表明与竹子有关;又因古时乐器都用“萧”来发讯号,故引申指“信号”、“信息”。 可见“鍫”字在古代发音的第一声、第二声和第四声时,意义不同,词性也差别很大,都是名词。而第三声时,表示的是动词义——割稻。
现在“鍫”字所有的读音和意义都统一到第四个读音上,做割(音同“萧”)稻工具讲,而且词性也变成了名词。 这说明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每一个字都是有形的文字符号,同时具有声和义的作用。而且字音跟字形有密切的联系,一字多音现象普遍存在;而字义更是跟字音、字形都有联系。我们学习汉字应该把字形、字音、字义三者结合起来。单凭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汉字的。
五行,中国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潮。是以古代的以阴阳为基础,对宇宙以及自然万物的构成物质和变化过程的哲学思考,即古人把宇宙和自然万物的构成物质划分为水、火、木、金、土五种不同的类型,以“生”(相互促进)和“克”(相互抑制)来描述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为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化学、医学、建筑学和其他实践技术中有广泛应用,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很深的影响。
汉字“鍫”,五行为金。
汉字“鍫”,简体为“钊”,拼音为zhāo,笔划为18画,部首为金。“鍫”是一个汉语文字,读作zhāo,本意为刀名,一种长矛。(一)钅为部首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86&98:OJMH。
康熙字典笔画:18画。
《现代汉语词典》组词为“钟繇繇、王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