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属于五行什么行业?
中医属木,西医属金。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作为思想基础的,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理解、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原则。 中医将自然界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类型,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体处于中间,只有阴阳平衡,身体才能健康。
在五行之中,“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因此中医常用草木来形容生命力旺盛的人体机能;而金属性的用意在于“敛降”,有如秋天植物果实成熟、枝叶飘零是收敛、降下的意思,当人体出现阳气过盛(热症)或阴液不足(燥症)之时,就需要采用“泻木”(清热)或“补土”(润燥)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五脏有病,五行相生相克,皆可引起全身种种不适,甚至发生病变,因此中医常通过调节患者的五行之气予以诊治。
当然,中医的五行理论十分深邃复杂,远不是如此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的。
金木水火土,中医五行的博大精深和玄妙神奇,一直让西方医学很困惑。其实,中医的这些看似很玄的东西,恰恰是中医的理论核心。《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五运六气在大自然中的变化和人体的疾病,还有怎样随五运而调治疾病。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在大自然和人体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五行为万物之本,五行生克异常有序,这秩序在自然中是不可抗衡的定律。那么,五行和人的身体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脏和五行的关联:
五行对应的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具体解释为:木行通肝经,肝经通畅则木旺,木不旺则肝弱;火行通心经,心经通畅则火旺,火不旺则心弱;土行通脾胃,脾胃通畅则土旺,土不旺则脾胃弱;金行通大肠和肺,肺和大肠通畅则金旺,金不旺则肺弱或者大肠弱;水行通肾经,肾经通畅则水旺,水不旺则肾弱。中医学认为,五脏是人体气血、精神、形体及生理病理变化的总机关,而五脏的生理功能又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发挥和运行的,因此,五行为五脏之主,五脏为五行动力源泉。
在易经六爻中,每一爻都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爻位、爻辞、爻象、爻气和爻德。《易经》认为,五行为万物之本,五行相生相克。相生,也叫生化或者比和,表示五行成员之间相互推动、补充、协同、助长的关系;相克,也称作抑制和约束,表示五行成员之间相互竞争、排斥、克服、限制的关系。五行生克制化构成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所以,我们在行医问诊中,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可以解决很多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