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字五行怎么及释义?
“承”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承(承)chéng 【寅集上】【凵部】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陵切,音成。《說文》:受也。从凵,上下结构。 又《集韻》:乘證切,音剩。義同。 又《五音集麗》直澄切,音蒸。義同。 又《正字通》:鄭入聲。姓。明洪武時有承宣布政使司。
以上解释來源自百度百科、有道譯音以及康熙字典,結果一樣。
先看看“承”字的字形,“冂”表示围墙,裡面是“厶”,意思是裡面的事物被保護,不受到外界干擾而保持稳定;上面一橫表示天花板,下面一橫表示底板,中间一豎表示中間的牆壁,整個字形像房屋頂梁撐起的屋蓋,所以本义指的是“向上、向兩端伸長的東西”,引申為“承受、承接”等意思。
再說“承”字的語音,今音chéng,古音都陵切,成,系平聲陽去聲字,屬上古吳語方言區語音,與今吳語差不多。至於“承”字的形變,則跟漢字的造字法有關。
我們知道,漢字是表意文字,有一點類似于拉丁文字母,是由單個字符構成的表意文字系統;但是漢字又有別於拉丁文字母,因為它是一個獨體字系統,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完整的意義結構,這就導致了漢字形變的复杂性——為了表達意思,需要加偏旁部首或者改動笔画順序來構思新的文字。 “承”字就是因形變而产生的新字之一。《说文》中有載:“承,受也。從咅,上下结构的。”所謂“上下结构”就是指“承”字由“咅”字更改第一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