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字笔画五行属什么?
汉字原属汉字六书之一,为独体字。根据汉字的形体演变,独体字原初的书写形状应该是“丶”(点);因为“丶”是古文字中一个重要的偏旁部首。 “丶”作为汉字的一个符号部件,其性质与数字相类似,因此古人用“丶”表示序数“第一”。 《礼记·檀弓下》“子事君,臣之事君也,有一焉而已矣”,注“一者,犹云首也。”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神祭祀之礼。其馀,营宫室、作城郭,以御凶桀。”注“百里为一里。”“十里为甸。”又《公羊传•庄公十二年》注疏“十里为成,十成采邑。”都说明百里的“里”和“成”的意思接近。而千里的“里”则相当于现在的“公里”,是计量单位。
所以,“丶”作为数字的符号,就具有了不同属性的双重意义——既代表数值,又是文字的构件。这种二元性的特点,使它成为了古代数理逻辑的一种重要算符。 所以,我们可以说,古代的“数学”其实就是“算术+计算原理”,这里的“算”字就是由“数(结绳记事)+丶(算筹)”构成的。
在取名学中,了解字的笔画五行是重要的一环,原字笔画为7划,取名笔画按照五格剖象法计算为7划,而按照增广义利用原始笔画计算为5划。笔画数代表的是字的五行属性,由于字有繁写简写之分,不同的字帖笔画也不一样,所以原字的笔画五行也有不同的说法。
增广义利用原始笔画为5划,则以八卦笔划为基数即宫位数用2、3、4、5、6分别对应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以原字笔画五行属火。而按照五格剖象法以繁体字为基础计算原字笔画为7划,五格笔划则用2、4、5、7、9分别对应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同样也是属火。
当然,原字在《周易》中也对应卦象,如果在取名中需要使用《周易》的卦象来计算笔画五行的话,就要以《周易》原始笔画计数。因为《周易》成书于商周时期,那时的文字为甲骨文,比繁体字笔画要复杂,一般也更接近古代汉字的形态,按照这个笔画计算,原字笔画为12划,对应周易的坤卦,八卦属土,所以原字又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