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古人说的“三”不是数学意义上的3,而是约数、近似数,跟“五”(五音)一样,相当于英文的“a few"(三五成群的“三”),因此没有具体数值含义(注意与阿拉伯数字3的概念区分开来)。
那为什么还要分三元九运呢?因为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基本单元就是三,所以有三元九运的说法——每运180年为一个周期,分为上中下三元,每一元60年,每一运9个年份。每年又分为春节立春到清明春分3个月为春天,立夏谷雨4个月为夏天……这样划分是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世界的变化。
至于五行,则是基于阴阳理论对宇宙万物归纳出的五种类型,金木水火土,其实包含了阴阳两大类,每个属性又分阳阴两个小类,而每一个小类又对应着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在古人看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归入这五大类型中,包括人体五脏六腑和五官七窍。 那么三属于什么呢?
我认为属于土行,因为土载万物,包容万象,有承载、包容、生长、化生等功效;另外古人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用木火金水来代表,其中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间属土。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三为奇数,属阳,在奇数中又为最大,因此三亦具有阳性、强势特征,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三所指代的事物多为阳性、强势。金有阳金和阴金,阳金为白色或金色,有银、汞等,都比较亲和,而阴金本性坚冷,如钢铁,在古代即代表兵革。三金,即三个金属相加,显然为阴金,具坚冷、肃杀之气,又因三为最强大,因此三金具有至坚、至强、至冷、至杀的特征。
木为阳,有生长、枝繁叶茂之特征,木有曲直之性。三木,为三棵独立的木组合,互相牵制,不能自由舒展伸直,难以生长枝叶,失去了木本身生长、伸展的特征。因此三木在易学中是刑煞。如果用刑的话,三木为枯木、无枝的断木,三根断木交叉在人之头顶,故三木为刑人。
水为阳,具有向下、滋润、流动、阴寒的特征。三点水组成“氵”,即为水。因此,三水、三氵为纯水,具有至阴至寒、湿浊弥漫的特征。如果用刑的话,三水为漫天大雨下在人之头顶,因此三水、三氵也为刑人。
火本性炎上、明亮、温暖,属阳性。二火相加为“炎”,炎更强调了火的炎上之性,即火焰更高,因此二火炎为烈火。三火则由三个独立的火组合而成,中间被隔开,因此三火难以相合,无法聚敛,其光亮分散,有熄灭之可能,因此为绝火。如果用刑的话,三火为三股火烧在人之头顶,因此三火也为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