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字五行属什么哲?
“先哲”的“哲”字的五行到底属木还是属火呢?这个在古书上其实是有据可查的! 我们看看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德论》中的《五行》篇,里面就谈到先哲的“哲”字的五行归属问题。 原文是这样的(《白虎通·五行》): “德者何?直耳!上所为天子,下所为百姓,人之德行也。天子有仁义礼智信之德,此五者,各有所行,而天下治矣。若五者并行者,天地之性人也;五者不事事行,故谓之愚人。 故圣人因天之道,地之理,人之情,而为之法。故曰:‘承天所生,谓之真人。’不勤其道,不得其德,谓之愚人。 知仁勇三者,人之艺也;孝悌忠义,德之美也;尊君亲上,民之行也。艺者,事也。三者立而民业成矣。美大行而德彰盛矣。行远而功崇积矣。是故君子博学于艺,慎修其德,以役于世,何患世之不治哉!”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天地的道理和人间的事务的关系的问题。其中涉及到“贤”、“愚”的分类问题,班固认为天地之间的事物都可以分归这五大类之中。
关于“智者”的五行归属,他是这样说的: “智者何以知其然乎?曰:智者,知天地之故也,故智者,天之分也。 ……且夫智,春之为品,万物之所成者也;夏之为德,万物之所成者也;秋之为形,万物之所收者也;冬之为藏,万物之所毕也。故智者如四时,无所不至。明者,无所不察。 《传》曰:‘智者察同,仁者见异。’何则?异物不能杂也,同类不能忘也。是故非我而同我,无我行故也;非我而与我同心,志同谓也。是故居一隅而不幽,处偏远而甚明,夫如是则何事不成,何功不立!” 这里讲的很清楚,“智者,天之分也”,而且又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智者”与“天”的关系,就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样,所以“智者如四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们的。
古代的文献资料中,已经明确记载了“哲”字的五行属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