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字在五行属什么?
“妙”字,最早见于金文。西周晚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了一个字形与“妙”相近的字,写作“㛟”(《集韵·肖韵》引)或“㜑”(《说文·言部》)。这个字的发音和“妙”相同,都是“miào”。东汉的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解释这个字时说:“从少[声]。”“少”即“妙”。这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妙”字的小篆字形已写作“㜑”了。
“妙”字本义是什么呢?清代学者戴震做了很好的考证。他依据《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所说:“蜀郡广陵县有昭明台,以宣帝母家焉。元帝时,诏每岁正月、十月躬祀昭明太后于台下。”又依据《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右历郫县北……建安二十年,先主自涪还成都,都尉李福镇此,后为孙吴所毁。”认为这两处所说的“昭明”是一个地方,那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市西北。他又依据唐人韦绚所著的《嘉话录》中记述的一个故事:“唐太宗命褚遂良选王玄策所译《佛本行经》中‘深妙的句子’成篇。
褚遂良所选的句子,共八十一句,每句八字,合成一篇,题作《千字文》。”最后得出结论:“凡此数端,皆言‘妙’之一字。由是知‘妙’之本义为‘妙悟’,亦谓之‘微妙’。凡物皆有微妙之理在其中,而文辞所以达之也。[1]
以上论述很能反映戴震考证学的特点。他把“妙”字的所有含义都追溯到它的本义上去,从而构成了一个意义系列:
“微”本指细针,引申指极小的刺。再引申指细微,精妙。 《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毛传:“嘉,善也。”郑玄笺:“新妇始至,我见其贤德,甚美好也。”
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一书》:“伏惟慈颜爱语,似惠而婉;娇姿笑靥,若醉而妍。” 宋曾巩《上欧阳尚书书》:“夫文章之美,不止一字一句之间,而有深远曲折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