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小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他在21岁时,就考取举人。后来,他在京都参加进士考试时,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欧阳修认为天下文人,只有他自己和弟子曾巩最优秀。他阅卷时看到一份绝妙试卷很高兴,心想:这一定是我的弟子曾巩所作,便判了第二名。待成绩单发下,他才知这试卷不是曾巩的,内心深感不安,连忙把苏东坡请来,当面表示歉意,而把苏东坡的名次列为第一。
苏东坡后来回到故乡,在城外一条小河上修建了“苏公堤”,他的弟弟苏辙在堤上种了100多棵柳树,并写信告诉哥哥这一情况。苏东坡回信问弟弟道:“可种松树否?”弟弟回信道:“似孤则植松。”意思是说:如果柳树后面再种松树,就显得太孤独。苏东坡又回信道:“待长向柳种松。”意思是说:等柳树长成,再在柳树旁边种上松树不也很好吗?
后来,苏东坡写了一篇《水调歌头》,他在送交弟子阅览时,告诉弟子:若发现有不妥之处,尽可改动。弟子拿起笔来,认真地从头至尾地看了一遍,觉得词中每个字都不能更改,便放下笔回复老师:“这篇词写得十分巧妙绝伦,一字不能增添,一字不可删去,实为难得的佳作。”苏东坡笑着对弟子说:“既然如此,那就拿去刻印吧!”
这位著名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书画等方面无所不通,真可算得上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举世罕见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