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演员谁最美?
昆曲之美在于婉转动听、柔美悠扬的曲调。昆曲在元末明初便已产生,它发源于长江下游的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绝大部份的戏曲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吸收了元曲的音韵、格律、文辞,并在旋律、演唱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优美流畅、歌唱性强的特点,“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取胜”。听昆曲,最值得品味的是悠扬婉转的曲调。它既能叙事又能抒情,人们常说:无曲不成戏。一曲听罢,往往令人有绕梁三日之感。“水磨腔”的演唱,一板三眼,真假声转换运用极其巧妙,声情并茂,使唱腔委婉、细腻,抒情性极强。此外,如清婉柔和的乐队伴奏,曲牌联套的结构等,都充分体现了昆曲声腔的秀美和精致。
其次,是美不胜收、富丽典雅的服饰。昆曲在服装上沿袭了明代衣冠形制,以裙袄装为主。生、旦、净、丑四种角色的服装各有不同,而各种角色又都分为“衣箱”和“鞋包”。“衣箱”中分大衣、褶衣、帔子、宫装、巾包、靴包、裙包、杂包、常包、蟒衣、靠包;“鞋包”则分绣履、高底靴、官靴等包。各种类型的服饰、头饰、靴帽又分别对应不同种类的角色。例如“大衣”用于帝王将相、王侯贵胄;“褶衣”为一般文职官员上穿之服;“帔”则是地位较低者所穿。生角服饰重在飘逸洒脱,旦角则以雍容美丽、华贵典雅为重,净角、丑角的行头则多姿多彩,绚丽华美,其中净角的衣着尤其富丽堂皇,且多以黑色勾脸,红、绿、黄、白等色做边,相映成辉,有锦上添花之美。其服饰的色彩之美,是其它剧种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脸谱也是昆曲服饰中不可小觑的美丽所在。红光的关羽,白脸的曹操,包黑子,白鼻子的丑角.....在白色粉底的配合下,五彩缤纷,美丽至极,这也是昆曲中最有特征的美。
第三,是造型雅致、变幻莫测的舞蹈身段。昆曲的做工和武打都有着严格的身段,身段动作吸取了南戏的“筋斗武艺”和“舞蹈名目”,经过规范与加工,形成了一套严谨优美的程式。演员动作十分讲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程式,不可随心所欲。生、旦角色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如水的丝滑柔美,唱念做打之中蕴含着无尽的水的媚态。净角和丑角的身段则相对要刚健一些,净行粗犷凝重,丑角玲珑俏皮,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性格造型。而各种繁复的舞蹈动作和场面,也都充分体现了昆曲的水美。
第四,俊扮美,丑扮也美。和其他剧种不同的是,昆曲的生、旦、净、丑都能在昆曲中担当主角,都能以美服人。“生”行多为正角,长衫飘逸,儒雅脱俗,且多有优美的做工,如《单刀会》中的关羽;“旦”行更是俊丽脱俗,扮相妩媚娇艳,唱腔细腻柔和,做工婀娜多姿,如家喻户晓的《牡丹亭》“杜丽娘”一角。由于昆曲在明朝初年首先在南方士大夫中流行,故曲中角色,大多依文人、大家闺秀之形象,因此,在扮相上非常俊美。最为奇特的是,代表丑角的“丑“字。昆曲中,“丑”字由“小”和“鬼”合成了“丑”,丑行角色,多是伶俐乖巧、聪明过人,且颇讨人爱的角色,其表演大多是以插科打诨和载歌载舞来达到逗人发笑的效果,并不像京剧中一样脸谱化。昆曲中著名的丑角如《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连氏,都是既奸猾又忠心,既可憎又可爱的多面角色。“净”行也分文净、武净,虽然行当粗犷,但昆曲中的粗犷中却别有细腻的美感,“净”行常会以诙谐幽默又不失威严的态度来表演,代表人物即是《长生殿》中杨国忠,丑态毕露,但却有帝王之态。可见,昆曲之美在角色刻画上是十分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