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通道结局是什么?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可摄取一定量的红色色素,使血管腔内呈红色,故将这种组织学改变称为红色通道。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如血管内皮钙化灶形成、血管内膜撕裂)形成的血管内初始损伤处,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易发,同时可激活凝血系统,其结果可出现血栓形成或血管内凝血。当血管内形成凝血酶和血栓时,红细胞被压缩在血栓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之间,故血管腔也呈红色,也有利于红色通道名称的形成。
红色通道结局:
1、血栓可发生自动机化,纤维蛋白溶解或被血管内皮细胞所覆盖,管腔再通,血管内皮损伤得以修复;
2、部分血栓发生机化,同时伴血管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引起相应器官供血不足,出现该器官缺血性病变;
3、血栓可发生部分或完全脱落,成为栓子,引起相应器官(常为脑、肾和下肢)发生栓塞,严重者可引起该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通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来预防血管内凝血及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