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五行属什么?
首先,在讨论“五行”的属性之前,先厘清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古人说的“五”和现代人讲的“five”(五个)是两码事! 古人所说的“五”不是具体数目5,而常指范围或数量上的“多数”“许多".故《礼记·曲礼》云:“凡数之始称为‘一’者,万物之本也;从‘一'而下谓之‘二’者,少之始也;而从‘二’而下谓之‘三'‘四’‘五”“六'……至‘十'者,多之极也。”(1) 所以古人说“五行”、“五味”、“五色”、“五官”等等,都并非专指五个,而是泛言众多。
具体到本文要谈的对象——“孝”字而言,古人最早用“五”来言及它时也没有固定意义,大致根据论说的需要而定。如《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其中豫州居中,向四方伸展分别为兖(yan)冀青徐荆扬梁;并解释说:“其帝颛顼,其神后稷.”其中的“五”就指的是豫州的五个方位,所以这里的“五”显然与古代方位有关。 再如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与棠公有妻妾二人,棠公子死,崔杼又娶了棠公的妻子为妻,叫南庄姜;原配夫人死了以后,崔杼再娶东郭姜。后来崔杼又有了新欢庆姜;他嫌东郭姜年老色衰了就把她抛弃于野。不料被齐庄公看见了,便强行将东郭姜据为己有。不久东郭姜为庄公生下一子名曰光,由于他是崔杼所弃之妇所生的孩子,因而受尽冷眼冷落。一日齐军在外作战失利,齐庄公十分沮丧返回都城时途经东郭姜居所,因感怀身世便前去探望,谁知东郭姜竟闭门不见。齐庄公大怒,派兵攻入东郭氏宅第,结果被杀死。此事传至崔杼耳中,崔杼勃然大怒,认为这是齐君对自己的挑衅,遂率大军攻打都城,把齐庄公赶下台杀掉了。
此后晋大夫晏婴出使齐国回国时路过齐国边境,见城墙破损不堪,问守边士卒为何不修理?答曰:“崔杼令其属修此城而不能。”(2)由此可知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崔杼杀两位国君罪孽深重,不可饶恕。晏婴闻讯大惊,急忙到崔杼府邸请罪。崔杼则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杀两名国君的真相:一是“弑庄公以自外乎诸侯”,二是“弑景公以自立乎晋”。于是晏婴回见平公转达崔杼的话道:崔子乃直称国君为“吾君”而不称其名,可见他不把国君当作君主,只当寻常人看待而已!如果崔氏真有此心,那么他将犯下滔天大罪了。”(3)这里“五”的意思就是国君、诸侯等五位“尊者”一一除掉,然后由我自己做天子做霸主。这里的“五”明显是指代“五方之位”,而非别的意思。
古代的“五"并不是固定的某个数词,它往往视语境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很难用现在的思维去界定它的实质内涵是什么。不过,从上面这则史料来看,这个“五”似乎含有贬义,大概表示一种凶恶、暴敛之意。但不管怎么说,“五"毕竟是众多个体的多数,而不是单一的整体;既然是多数人反对,当然可以视为“逆众”;而所谓“逆天”、“背德”,正是“不孝”的基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