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五行属什么?
“庠”(xiáng)为古代地方的学校,起源甚早。根据《说文》的解释,“象屋之形”“谓其形有堂宇也。”从甲骨文的形状来看可以推测应为前朝后寝的庭院建筑,也就是前面是正殿,后面是寝室的模样。 殷商时期,庠、序之教即已存在。据《孟子·滕文公》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意思是说学校分三种级别,最高级的是“庠”和“序”(类似大学的意思),而“校”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这里的“人伦”是指人的尊卑长幼关系,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等。这也就是说在殷商之前就有学校的出现,而且已经涉及到了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了。
西周的封建社会确立了以官学为主,私学为辅的教育模式。《礼记-王制》中云:“司徒修六礼以节人民,六乡以序民人,七兴八训,共宗庙祭祀之祀。”就是说天子、诸侯以及各级官员都要设立自己的学校——“庠”来对民众进行思想灌输和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开办自己的学堂,其中不乏有著名的教育家如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所创办的学府也是按照官学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秦统一中国以后废除了封建社会的一切制度及文化传统(除儒家之外),“庠”字也就被废除不用了。后来秦始皇又在咸阳宫旁建了一所学校名为“辟雍”,汉武帝时又在长安城东南隅兴建了一所规模更大的学校名曰“太学”,至此“庠”字的含义基本上就只局限在学校这一范围内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