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菜?
五行对应五味的理论出自于《黄帝内经》,原文如下: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入”字应该做“作用于”而非“进入体内”解。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味”可以作用于五脏产生相应的作用和影响。但是有没有反作用呢?当然有! 五脏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联系和制约关系。比如,肝木克脾土;心主血脉、主神明;脾为后天之本……如此等等。那么,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的呢?在《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所涉及: 肝病禁怒,悲则伤魂(魂:肝之神)故悲忧啼涕不可久也。肝病者,食酸苦,心恶热,急食甘以缓之,益气生津止渴。 心病,忌笑,悲伤。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养心者,宜食麦,心恶热,宜食寒以凉之心。心病者,宜食苦味,宜减食,损谷勿多言。 脾病忌闷。思胜忧,惊胜思,悲胜恐,恐胜喜,怒胜思。脾气者,宜食黄黍、鸡、牛、肉及麦豆之类。脾胃恶冷,宜食温,不宜食下食饮。 肺病忌怒。悲胜怒,怒胜思,恐胜悲,喜胜忧,恐胜喜。肺恶热,宜食辛。肺虚饮食五味皆益之,肺气太盛,宜减苦增辛补之。 肾病忌哀。恐胜悲,恐胜寒,喜胜热,热胜哭,思胜恐,怒胜思,恐胜怒。肾恶燥,宜食咸,咸能养肾。肾主骨生髓而充脑。肾虚之人,宜食大豆黄卷、牛肉等物。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五味对于五脏六腑都有一定的影响(反作用),而且影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是直接作用于脏腑,例如苦味对心脏的影响;有的是通过间接方式来起作用,例如酸味对肝脏的克制是通过“制其亢而扶其衰”的方式来实现对肝脏作用的)。 因此我们说,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都是具备五味的,但不同食物的五味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偏性。所谓偏性是指某一类事物具有某种特性,如寒性食物大多属于偏性大的范畴,因为这类事物大都具有寒凉之性;再如酸性水果与一般水果相比,酸性水果的酸味就要比一般的水果更浓厚一些。 既然有了偏性,那就必然会有相对应的食物来起到平衡的作用。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多吃寒性食物就会加重身体的虚寒现象,所以此时就需要食用辛热性质的食材或者药物来进行调节,这就是药食同源的道理所在了。再比如一个阴虚火旺的病人,如果一味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不仅不会缓解病情反而会加重病情的发展,这时就应该选择温热性的食材或者是药物进行调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才是养生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