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养生是什么五行?

暴桃菲暴桃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认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体)及其运动变化,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而循环往复产生的。

五行的“行”是运动的含义。它强调五行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还强调了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运动规律。因此说五行学说是古人用来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一种理论体系。这种学说从春秋时代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战国中后期已经比较成熟,为后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打下基础。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称“五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五藏以肝心脾肺肾次序位于腹腔以内,故又称“五脏内府”。

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五脏之肝心脾肺肾,在生理活动中,五脏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来实现的,即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人体四肢、肌肉等组织器官以及五官九窍均归属于五脏的范围,其分布顺序与五行之木火土金水相配亦有一定的意义。如头属阳,其分布有上焦下焦之分,上焦有心火下行温煦头颅,下焦有肾气上行滋润头脑,使头清窍明。《难经•二十八难》曰: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皆属于脑”。由于五志(喜、怒、思、悲、恐)分属五脏,故五脏又有情志活动的特点。

2.用以阐明人体的病理反应过程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化、相乘相侮关系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状况。当某种病因作用于机体时,破坏了正常的动态平衡状态,就发生病变。例如木亢则土虚,脾胃受邪则为痢疾,或发为腹胀吐泻等症;若脾虚失运,又可使肝气郁结,出现纳呆腹胀、胸闷不舒等症状。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肝病及脾”“肝郁乘土”。 再如肺病日久,可伤及肾精,出现腰膝酸软、呼吸气短等症状,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肺肾阴虚”。如果肾病久延不愈,也可伤及肺气,导致喘嗽乏力等症,即中医常说的“脾肾虚损”“肾病及肺”。临床治疗疾病,就是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

3.作为指导脏腑配伍用药的理论依据 五行学说还可应用于中药方剂配伍中,将药物分为五味、归经,并根据不同药性的特性,采用相应配伍方式,使之相得益彰,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黄连味苦性寒,善清心胃之火,故常配入心胃火的石膏使用,谓之“黄连配石膏,水火交而心火平”;又因朱砂味辛、酸,性寒,具有安心神、利小便之功效,可与黄连同用,以加强黄连清热安神的作用,称为“黄连、朱砂镇心丹”。再如附子、干姜为常用配伍药材,中医认为它们均有回阳救逆之功,但附子药性大热,干姜药性大热,两者合用,一寒一热,一升一降,可起到相辅相成之效,从而达到散寒回阳之目的。 还有以五行生克学说为指导原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证。方中以熟地滋阴补肾填精为主,配以山萸肉滋补肝肾,涩精固脱,山药健脾益肺助肾,兼以敛精,三药相合补其阴,滋水涵木,且三药均为味甘之品,有缓急作用,对病人脾胃虚弱亦有调节作用;再以泽泻利湿泄浊,以防熟地下陷;牡丹皮清肝火散瘀结;茯苓渗湿利水,共奏滋阴补肾,培土生金之效,从而收到补而不滞的良好效果。

4.说明疾病的转归趋势 五行学说还能进一步揭示疾病的预后情况,指导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根据木旺易克土这一特点,就可得知肝病易传脾;根据金能克木的特点,可知肺痨容易发展成肺结核;根据水能生木的特点,又可了解到产后出血过多会致使产妇产生贫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根据上述这些理论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肝病发病之后,多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中医经常说的“肝脾不和”“肝气犯脾”等现象。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就要兼顾到肝脏和胃两个方面了。

5.预测医疗方法的疗效 对于某些病症的治疗方法来说,只要选择得当,那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有时也会因为所用治疗方法不当,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运用五行理论作出判断了。假如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发挥它的功效的话,那么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理体征好转的现象,反之就会加重病情。这就给中医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总之,五行学说不但为中医学提供了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方法,还为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变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椐。

阿雅芳阿雅芳优质答主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对应五志、五色、五味;又对应五官(眉为眼睛、鼻为鼻孔),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脾者土也其色黄”的记载。 人体的健康和情绪有密切关系,所以根据情志来调节身体状态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怒伤肝——发怒会伤胆气,影响消化系统的运行。

喜伤心——过度欢喜会导致心脏机能下降。

忧伤肺——忧愁会让人肺气郁阻。

思伤脾——思考太多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恐伤肾——恐惧会伤肾气,从而影响生殖能力并引起早衰。 这些在中医理论中都有详细的论述。 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医养生来说,应该多培养自己的一种积极的情绪,而减少悲忧怨愤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而古人所提倡的美容方法其实就是在养情。比如琴棋书画、吟诵经典等等都在养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