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月五行属什么?
在四柱预测中,以月为中心划分节气区段,分立春后为正月、雨水后为二月……寒露前为十月、小雪后为十一月;立冬后为十二月。古人把十二个月分为六组,每组二个月,其中一组含孟仲季三月,另五组的首尾两月称为余月(即闰月)。
比如,甲午年丁丑月丙寅日是2014年农历腊月十三日。干支纪月中逢双月的第一个节气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是今年的卯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在卯月将春季分成上下呢?这还得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说起。古人根据对天文的观测,发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大约是一年,于是就将一年定为一个周期,称为“一回归年”。
为了精确计时,人们把一回归年等分为365.25天,称为“一闰年”。同时,人们还观察到,每年的公历从3月开始,气候逐渐转暖,而到了9月份才刚刚入秋,与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气候规律完全吻合。因此,后来的人们就以春分和秋分作为标准点分别将一年划分为两段,每段各180°或90°。 由于地球的运动是不均匀的,所以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就会发生一次误差。当一年的时间比一个闰年多时,就提前进入下一季,叫超前;反之则延迟到下一年,叫做滞后。这就导致了每一年的长度都不是整数,有的长一点,例如2014年是365天整,而2004年和2015年就只有365+1=366天了。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闰年。
古人为了方便计算,就把每个季度的三个月平均化为90度,每两个月为一段,称作“节”。如果某一季节的三个完整月共过了180度,那么就表示进入了下一个季节的开始。这就是古代用节气划分季节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个划分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无法反映四季变化的实际情况了——毕竟现在的季节变化越来越不明显。 不过现代四柱预测仍然沿用古制,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吧!一是这样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历法观念;二是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不容易更改;三是四柱预测本来就是一种建立在古人认知基础之上的技术,没必要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