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代表五行中的土?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别处有过一个比较详细的答案(当时的问题是问什么是土),现引过来供参考吧 土的物态变化分为气态与固态两种情况来讨论—— 在气化过程中,土变成气体时最活跃、最能发挥作用的形态是云。“土”在成为云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要将土中能化水的部分化成水,这些水是云的基础;然后还要化出风,如果没有风的话就不能形成雨了;最后还要生出云母等粘合成分,使形成的云能够稳定住不飘散。所以古人把土的气化为云的物态变化的全过程概括为“化土为云,云生风雨”八个字。这八个字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泰”字。所以《说卦传》解释乾卦时说: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这里就把土变成云的过程跟天地化生的过程联系了起来,同时也就解释了乾卦的含义。 其实,除了土之外,其他几行所代表的自然物在气化过程中的变化过程也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木”变为风,“金”变为雨,“火”变为雷都分别具有类似的特征。比如“火”变为雷的过程是这样的:“火”气下潜到地下变成阴精,与地下的阳气结合而成雷;由于雷是由阴阳二气相合而成的,是一种至和之气,因此又会产生风;另外雷声发于地面之下,有震动之功,故又能引起地震动而产生水。所以这个过程同样可以用“化火为雷,雷生风动,震动生水”八字来概括。
在固态变化过程中,土主要表现出的状态是大地、山地或丘陵。从土的性质来看,土的特点就是重浊,即密度大而下沉,但同时也具有包容的特性。所以在古代对地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就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特性:当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时候,地气的上升与天的下降交合在一起形成了雨雪、雾气;而地上的草木则吸收地里的湿气而生根发芽成长,从而形成了地上的一切万物。这就是“天地交、万物生”的道理。 而土的这种重浊沉降的特征在古代用来描述“地”时的含义就更为丰富一些,它不仅包括了山的形象,而且还包含了土地的性质及其所含物质的性质等等内容在内,例如: 《易·系辞上传》曰:“地气上济,天气下降.” 《吕氏春秋•有始》曰:“天地合和,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故曰:天食人之五炁,地食人九窍,人食五谷。”可见这里的“地”既包括山也包括土地,同时还含有地理环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