晛五行属什么?
《说文》:“日出,日中,日照;从日、从见。”即指太阳出来了。本义就是日光,天气晴朗。《广韵》:“晛,日光也。” 那么,“晛”字在五行中属什么? 《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万物化生。” 清人段玉裁注曰:“气之运动无常者谓之阴阳。”“无象谓之阳,有象谓之阴。” “故凡物极必反,终则复始,其理若暗,皆阴阳合德之象。”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界一种普遍规律和现象的抽象概括。并由此衍生出一种哲学思想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阴阳”一词最早出自先秦典籍《诗经》之中。历代注家对于“阴阳”的解释也多基于此。如东汉大儒郑玄就认为:“阴阳,夫妇也……”(《周礼》注)魏晋时期,著名儒学大师王弼则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阴阳者,自然之理也……形气既殊,清浊自异,故曰‘阴阳’。” 王弼所谓的“自然之理”其实就是后世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也就是万事万物自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及内在的必然规律。这一观点得到了后代学者的广泛赞同。如清代学者俞樾就认为:“阴阳者,自然之名而已矣……天地间之自然之势莫大于阴阳。” 所谓“五行”不过是基于“阴阳”这一客观规律而衍生出来的五种物质或功能。它是中国古代先民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而对阴阳进行量化和界定的一种尝试。
《尚书.禹贡》中就有“土、金、水、木、火”五行的记载。这五种元素也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明代学者许子威为此还专门写了本书叫《五行大义》。书中详细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 可见,“五行”虽然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它还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生活的现实体验。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眼光视之为元素或者功能的组合。所以,“五行”其实质仍然属于“阴阳”的范畴,只不过是对阴阳的一种特定划分罢了。
“晛”字当然也属于“阴阳”的范畴,它是代表阳光的阴阳。同理,“雨”就属于代表的阴的阴阳。全句意为昼夜交替时,晴天和下雨天的阴阳比例大致为七比三。这个比值是最接近完美的阴阳调和状态。也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界阴阳变化得出的最接近“阴阳和合”的理想状态。